端午节由来与传说多版本 旧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征文网 2020年6月21日文学快讯评论984 阅读1926字

作为北方人记得儿时每逢五月初五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老妈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包粽子,而我也在那个时候对粽子情有独钟。成家之后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陪二老吃顿饭,当然饭桌上的主角一定还是粽子。以至于我们只要提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天除了假期之外更多谈论的就是粽子,其实在我们中国在端阳日这天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已被我们慢慢的淡忘了。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们有着各种不一样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谋取了王位。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越来越强盛;吴王阖闾去世后,夫差继位。夫差不像其父亲信任伍子胥,在消灭越国一事上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建议,甚至听信谗言,认为其要联齐反吴并赐死了伍子胥。伍子胥的尸体也被夫差派人装在皮袋里投入大江,而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九年之后吴国灭亡,吴国百姓感念他的功德和忠诚,在江上为他立祠祭祀,供奉粽子。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女曹娥。曹娥的父亲是一个渔夫,有一年春夏之间,天降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涨水时,水中的鱼虾很多,但洪水汹涌,很是危险。曹娥的父亲不划着小船入江捕鱼迟迟未归。14岁的曹娥在家中苦等父亲,心中不安,沿着江畔昼夜不停地寻找。她寻找了17个昼夜未果后无奈之下,将自己的衣裳抛入江中,跪下祈祷说:“父亲,如果您在天有灵,就成全女儿的孝心,让这衣裳在您所在的位置沉下去吧!”她的衣服随着江水漂流一段之后,果真在某个地方沉了下去。曹娥见状,当即纵身跳入了那片水中。五天之后,江面重新归于平静。人们在下游的江面发现了父女俩的尸体。死去的曹娥紧紧抱着父亲,一点也没有放松。人们说,是因为曹娥的孝心感动了河神,河神帮她在水下找到父亲,又将两人一齐送上水面。曹娥投江以后,人们将她视为新的河神供奉和祭祀,并将她投身的水域命名为曹娥江。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纪念曹娥的活动。

第三种是我们广为流传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位列右大夫。他学问渊博,有很多治国安邦的良策,但楚怀王不肯听从,还将他罢官后逐出国都。屈原被罢官之后,流落汨罗江边,仍不忘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朝廷召见的信始终不到,他却听到了最坏的消息:秦兵攻破了楚国都城。屈原悲愤难忍,在五月初五这一日投江自尽,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他,往江里投掷糯米,以飨亡魂。但糯米却被鱼鳖吞食,人们就用苇叶把糯米包扎起来投江。煮熟苇叶色的糯米很是清香可口,于是演变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这就是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由来已无从考究,而这一天却留给我们许多的民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缠五色线、插艾草等。

源湘流域的一些地方,每到端午节赛龙舟,年青的小伙子们,坐在龙形船上百舸竞发,传说是争先去援救落水的屈原,后来形成一种体育比赛,每年端午举行,招引了国内外众多游人观看。

旧端午节时,家家门楣上挂一缕艾蒿,用意是驱除各种蚊虫。时至今日,农村中仍有人把艾蒿拧成绳子,晒干后点燃,作驱蚊之用。还有用雄黄和酒“画虎”,这里的“画虎”就是用这种雄黄酒在孩子们的头上画一“王”字,并在耳、目、口、鼻、肛门等处画圈圈,据说这样也可以免去各种虫豸的侵入。

五色丝在古代也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佩戴五色线的习俗承袭汉代,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明清时期五色丝专为小儿佩戴以辟邪祛恶。明代田汝成《熙朝乐事》载:“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命缕”。清同治六年湖北《罗田县志》载:“端午…...或以五色丝线、香囊为小儿佩,辟诸恶毒”。而这样的风俗在大城市已经不太常见了,在中原地区的一些地方还沿用着这一习俗(山西)。

除了上面提到的有些地方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端午节前由老年妇女或是姐姐们用各种五彩线做成的小粽子、纸葫芦小圆钱、小人、小老虎、篦子扫帚等小饰物,挂在胸前。并且还有些讲究,如扫帚可以去诸灾,篦子可以除去百病等。如果家长无暇及此,邻里间的嫂子大娘或小朋友可以互相赠送,交换,这也是手工艺品的比赛,但现在已不流行了。

端午节在过去多彩多姿,习俗繁多;现在的人们一般会外面买点粽子,借着过节的由头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看看电视里面小伙们赛龙舟,品品购买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度过我们简短的三天假期。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包粽子、做香囊、画虎等这些繁琐的习俗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追求简单、省时、省事,很多东西能买则买,这些需要动手能力的事情80后、90后估计已经很少有人会了。也许若干年后的某天,我今天描绘的习俗会有某个地方的博物馆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展览,就像我们现在逛博物馆探索古代事物一样。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