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征文网 2020年8月4日征文范文评论798 阅读3688字

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是在结合自身基本条件以及院校特点的基础上来开展的,是根据相关专业的实际特点来选择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而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初衷。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各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并对现有的培育模式进行优化。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目前,部分学者对于职业素养含义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人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一种职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并在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并需要各高职院校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育,从而满足各行各业对于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够胜任岗位的具体要求,从而显著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和职场竞争能力。因此,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们获得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调整与优化的阶段,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个行业的新技术更换速度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就业之后还有可能出现被淘汰以及不断提升的情况,这也就使得企业在进行人才的招聘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并将学生的诚信能力、责任意识、守法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借此来培养出一批具备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不足

(一)职业目标模糊,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

在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有近半的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并不知道自己在毕业之后能干什么,想要干什么。可以说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以及职业目标过于模糊的问题,在这一情况下,毕业生也难以结合专业优势与自身特点,来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道德淡化,缺乏一定的职场适应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主要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用的教材多为通用性教材,内容与专业偏离,内容偏重一般职业教育,缺乏行业针对性,无法体现岗位特性,且内容多偏重应该做什么。这种内容的设置使职业道德教育远离实际,难以解决高职毕业生在职场中遇到的职业道德选择或价值冲突问题,使职业道德教育在现实的职场问题前显得苍白无力[2]。目前媒体报道的社会现象还存在部分行业企业有坑蒙欺诈、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行为,一些从业人员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现象,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容易诱发和刺激高职学生淡化甚至漠视职业道德,导致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实效,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也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职业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职业责任感

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职业意识薄弱的现象,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多是将求职中心放置在舒适的工作环境跟丰厚的福利报酬这两个方面,吃苦精神不足,并不愿意在工作中进行积极的学习,对于从业也没有具体的打算。没有建立起“专业”与“职业”的密切联系,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专业突出、职业针对性强是其显著特征。职业责任感既能彰显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可,又能反映出与意向职业间的情感联系,因而职业责任感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有的学生表现出职业的坚守力不够,或者是被动地参与工作。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对策

(一)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贯穿始终

职业素养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贯穿始终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学生的意识层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以工匠精神规范自我,自觉遵守职业标准和程序,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过程中,有助于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

(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则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目的,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借助于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能够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所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所采取的案例还多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件以及场景,并需要具备有真实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跟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借助于批判、分析、抉择以及生成等多种模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知识的构建,还能够让学生对于职业素养的认知跟重视程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主动展示出自身的职业素养[3]。

(三)职业素养的培育要贯穿于日常学生管理之中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高职院校,要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根据学校教育管理来不断修正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引导学生成为职业素养培育的主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有时代性,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高学生适应、学习能力,同时依托于学校管理不断推动学生本身的自我教育,不断加强学习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职业素养的培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

进一步加强并继续做优、做精“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政行企校”模式,培育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创新家校企互动模式,以学校为纽带,要建立学校与企业、家长联系机制,发挥学校在家庭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共育机制,主动选择、吸收企业文化,形成文化上的融合与创新。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学模式是“2.5+0.5”,学生有大半年的时间参加校外实习实训,充分把握顶岗实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氛围,才能够站在一个职业人的角度来感受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4]。另外,也可以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给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以他们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养成。

(五)职业素养的培育还要优化课程,提升科学性和针对性

为了取得良好的职业素养培育效果,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能够进行详细的社会调研工作,并需要在结合了学生们学习特点以及相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职业素养科学内涵的有效探讨。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之中,也就需要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育重点,还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融入。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学人员能够在结合了企业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素养考核体系构建,借此来保障学生们在经过了相关教育工作之后,能够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5]。除了科学性之外,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还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进行相应教学环境的积极创造,并且需要将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通过自身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模式来帮助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优化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准则的模式,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借此让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情感得到滋生以及升华。总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除了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各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02):32-34

[2]闫军朝.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及其实现[J].职业教育,2017,(18):32-34.

[3]张晓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J].职教论坛,2016,(17):7-11.

[4]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1-33.

[5]徐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83-85

作者:马晖 叶建生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城市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