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探讨

征文网 2020年8月8日征文范文评论604 阅读1963字

电力工程PDCA管理研究

城市地下工程是一个系统性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施工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特征,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地下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其施工活动也需要面对全新的挑战。

1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主要反应为地下工程理论在软弱地层和极其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应用,所以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一定经验性的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层对施工影响比较大的情况,那么环境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地面以及地下建筑物比较密集,工程活动非常频繁,这就使得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在勘察的阶段中,规模以及基坑的深度会不断的增加,在水位埋藏比较浅、具有多个透水土层的地质条件之下,施工环境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基坑工程的开展必然会引起周围环境发生改变,使得周围地基的土体出现变形,对于周围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系统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使用安全。另外,在施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组织是否合理与科学对于支护体系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不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步骤都很有可能使得钻探的结构出现错位,这样就会使得支护体系发生失稳的问题。基于此,在基坑工程朝着大深度与大面积方向发展的同时,对于基坑开挖以及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计算理论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提高施工水平。根据上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地下工程的施工活动与地面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必然存在极大的差异。主要的表现就是施工环境以及条件比较差,所应用的施工工艺非常复杂,施工的检测必须要全面,施工的危险性比较大。基于此,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地下工程施工活动进行把握:

1.1基本作业

地下工程的基本作业主要包括基坑开挖、支护体系的铺设以及内衬砌。这就需要对开挖方法、隧道的开挖方法进行有效把握,同时要对支护以及内衬砌的技术工艺进行科学设计。为了最大程度的确保地下工程开挖的安全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支护,通常情况下分为临时性的支护体系和永久性的支护体系两种类型,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木支护、隔栅支护、钢支护等。内衬砌技术主要就是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两种类型。

1.2辅助作业

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辅助作业去配合基本作业,通常情况下来看,包括通风系统、水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施工场地的布置与规划、运输计划的规划以及基本设备的配置等方面。

1.3环境监控

在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环境监控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去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问题以及工程项目对于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在洞室开挖的过程中,如果位移过大就会导致塌方问题的出现,如果支护结构的位移过大就会使得整个支护结构发生失稳的问题,如果地表沉陷过大必然会对地面上的建筑物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使用带来一定影响,这些都是在环境监控的过程中需要集中关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技术手段就是高效的测量与监控,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通报,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或者利用辅助性的施工手段实现对施工方案的变更与完善。

1.4施工管理

对于地下工程来讲,高效的施工管理是全面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基础。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强化现场监管,有效协调管理部门与监理机构的关系,切实做好质量、进入、安全、成本的控制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保质保量完成。

2机遇与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使得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开始探索向地下索要空间,通过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实现对地面环境的有效改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由于受到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下工程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往往比较高,这是未来城市空间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挑战。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主要关注对象,但是这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非常复杂,对于相关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希望未来地下工程施工活动能得到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冯鸿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特点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四川建筑,2017,37(01):106-107.

[2]荣耀,吴江鹏,阳栋,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地质影响因素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8(02):250-255.

作者:黄之若 单位:长郡滨江中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