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文 作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征文网 2016年12月20日作文大全评论2,461 阅读7087字

篇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做一篇练习时读到的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位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在邀他共度圣诞节遭推辞之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震惊,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时,失主无感谢之词,竟要求他送还到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却也愤慨他在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何物!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暖昧的姿态时,我们应该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

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了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入。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明白了感激的力量,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用自己430元的稿费,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位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信,虽然这位女士已经快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却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小李的爱心,更受到那位四年级的女生的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所以基督教有一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的准则,促使我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

涵,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二: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 他就是——“父亲”。小的时候,我总把他们对我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作是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使他们发觉儿女终于长大了。

十四年前,父母怀着激动的心情接纳了我,而我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同时也给他们增添了不少麻烦。我是个女孩子,但小时的我却又像个假小子,非常的调皮。那时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一个月才能领到几十元的工资,而母亲是个普普通通的教书老师,所以家中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日子过的紧紧巴巴,而就是这样父亲还不忘了每次下班回来给我买上一堆吃的。但那时还小,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是傻傻的在小朋友的羡慕中偷着乐。升入初中时,母亲则是无偿的担当起了我的家庭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作为课代表的我,只得了88分,(满分120)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母亲却没有批评我只是安慰我,关心的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但是,对我来说,这句话的分量是沉重的,使我坚定了刻苦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会把父母的点滴关爱永记在心中,把它化为动力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回眸我们的十几年的里程,是永远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的。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父母就用他们的汗水与心血编织了一张张浓郁的爱网,网住了外面的一切风风雨雨,让我们从小不点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到坚强勇敢的男孩。从走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开始告诉我们因怎样感恩父母和善待父母。于是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关于赡养和关爱父母的感人事迹。舔犊情深,父母之爱,自然是深如大海。也许,你没有思考过,从你刚刚出生那一刻起,一直,是谁对你付出的最多?不用说,当然是你得父母了!父母含辛茹苦得把我养大,为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的未来有一个很好的里程,让将来长大得我过上悠哉得生活。所以说,我要把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的心永驻在心间。

“爸爸的笑容有粗粗的手纹,牵着妈妈的手有深深的缭纹……”,这首《爸爸妈妈》在我的耳畔回响时,我便想起了父母曾经对我的种种恩惠,他们就像一棵松树,是我心中最坚实的堡垒。这便是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篇三: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人都说,感恩感恩,可是,事实上,我们又有多少人真真切切的做到了“感恩?”每当我们在广告上看到一个不到五六岁的男孩端着洗脚水喊妈妈洗脚时,你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你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么一点?难不成,我们连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都不如吗?看到这一幕幕,我是多么的内疚,我在想,从小到大,父母把我们拉扯了这么大,而我们连一点点心意都没表达出来,连一个小小的洗脚、倒水、点点滴滴的要求都没做到,我们配做他们的儿女吗?

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一切,让父母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不用他们的时时呵护……学会感恩,我们要从点滴做起,这样,我们才能懂得“感恩”深刻的含义!

让我回忆的是,那天,我做了一件让父母伤心的事情,只要我回到家,我就想尽任何办法逗他们开心,可都是于事无补,我实在没办法了!我想到,孝顺父母是最好的办法,我就连倒水,连给他们捶背啊什么的,爸爸好似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微微的露出了点笑容,我虽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父母开心,我也就开心!也许是父母知道我已经懂得感恩了吧!

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关爱父母,使我们的责任

篇四: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世界上让我无以回报的是母爱,是母爱让我懂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让我分辨是非。记得有一次,那一次让我体会到母爱的温暖,幸福。每想到那件事,我都会热泪盈眶。

记得那是在我读2年级的时候,下午放学,我高高兴兴地跑到校门口等待着妈妈来接我,我等了等,看着同学们都和妈妈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心里立刻急了起来,我心想为什么妈妈还不来接我啊,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给耽误了吧,在等等。

天渐渐的黑下来,天气越来越冷了,校门口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顿时感到十分害怕,突然一阵分刮了起来,把我原先乱的头发吹得更加乱了。我心里越来越气愤,也许是气愤冲走了我的害怕吧。我气的是妈妈为什么还没有来接我啊。

突然天空像是被吹灭的蜡烛一样暗了下来,乌云似乎要把整个天空都吞下去,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站在保安厅那,我的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我心想连老天都要和我做对,我的手颤抖了起来,脚在发抖。
正当我要冒雨跑回家的时候,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越来越近,我一看,哦,原来是妈妈啊。妈妈走过来用手摸着我冰冷的手说冷不冷啊,正是因为这句话,使我心里感到一丝丝温暖。

妈妈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把雨伞往我这,自己都全湿了,我告诉妈妈,妈妈不要往我这,你都全湿了,妈妈没有理我,到了明天早上,爸爸告诉我妈妈感冒了,我问爸爸为什么会感冒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爸爸说是因为昨天的是吧!在这时我的心敢到一阵阵心酸,妈妈是为了才会感冒的,此时此刻我真想说妈妈谢谢您,妈妈您辛苦了。

母爱是时间上最伟大的,它不求回报,它是无私奉献的爱。

篇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

比如说:有一只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了,再也不能为小乌鸦寻找吃的了。懂事的小乌鸦看见妈妈飞不动了,就飞到远处为妈妈找食物吃。只见它落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它找了好久,终于看见一只大虫子,叼起来急急忙忙地飞回家。小乌鸦叼来了虫子喂给年迈的妈妈吃。就这样,小乌鸦飞来飞去,而自己却又累又饿,但它却把找回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多么懂事的的小乌鸦啊,人们禁不住的夸奖它、赞美它、歌颂它。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子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它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它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地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含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他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地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了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一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绝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地手术费发愁地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几个字,她早已不记得那个男孩子和那一杯热牛奶。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

感恩,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篇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像一滴雨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感恩似春日的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房;感恩,如的串串硕果,为人们解除干渴;感恩,是夏日里一阵清凉的微风,吹散我们心中的烦闷。

船没有了浆仍然可以在水面平安地行驶;树没有了叶也仍是一道的风景;但是每个人不论如何都必需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世界有限但心无限,一个充满感恩的人更是无畏和神圣!

有一个记者曾问过霍金这样一个问题:“霍金先生,卢伽雷已将您永久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很多出路吗?”霍金的脸上满是,用他还能够活动的三根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显示屏上出现了这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有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与。”想了想,他又紧接着艰难地打出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冬先用自己的体温暖热席子才让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朱德司令蹲下身亲自为母亲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是因为他们都拥有感恩这种的心理品质。

在我们的心中埋下感恩的种子,我们会发现,感恩将每个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篇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恩情,无处不在。在生活中,也许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严厉的批评,一次及时的帮助,都是表达恩情,善意、爱心的方式。

以前,我不知道恩情是什么,更别说报恩了,总是认为父母为幼小的我干什么都是应该,而且经常因为不懂事,惹父母生气,妈妈经常因为我不懂事而偷偷掉眼泪,而且,父母批评我时,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爸爸、妈妈。但是,我总是三分钟热度,过了四五天,就把父母的责罚抛之脑后,重新玩得不亦乐乎。但是,现在我知道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了父母的责罚只是想让我能够懂事,但是我那是却完全不在意父母的心意。现在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知道如果没有父母的责怪、惩罚,那么我将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恩情,我将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孝顺,什么叫做听话,什么叫做懂事。

现在,也许我现在能力有限,但我会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也许;我付出的与父母所付出的相对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是,我会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其实,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共同体,只有我们彼此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现在,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

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时也要主动去帮助他人。

篇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来被中国人视为美德,但在一个理性主义者看来,这很值得怀疑。

我们知道,理性主义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一起兴起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它的核心是利益,其外在特征为“摆事实,讲道理”的唯理论,它的特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过描述,即将封建宗法社会一切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都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为理性主义伦理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自由,而是比它更重要的源于等价交换的平等(对等)。因此在人际关系上,理性主义者最为推崇平等。

知恩图报是理性主义者赞许的美德,因为受恩之后如不还报,那即意味着受恩方侵占施恩方的利益,这显然不符和平等的原则。但在如何报恩上,理性主义者与非理性主义者之间存有很大差别。前者从平等、对等的原则出发,认为所报之恩应稍大于所受之恩,稍大部分可视为本金衍生的利息,即应连本带息地回报。而一个非理性主义者在报恩上可以有两种态度:或是知恩不报,认为别人给予帮助是理所当然;或是过量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前一种知恩不报,有违常情,当属非礼,此处不议;后一种过量回报的态度大有可议之处。

理性主义者认为,受恩者与施恩者二者是平等的。作为受恩者,我在有难时接受了施恩者的物质的或劳务方面的帮助,但我决不会认为这是我的权利,更不会认为这是施恩者应尽的义务。相反,我倒更愿将此看作是一般的商业借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当然要偿还贷款(报恩),并且偿还的数量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不足要损害施恩方的利益,过量则损害了自己的利益。理性主义者犹如民间所说的小气鬼(抠门),他既不白拿别人一根毛,别人也休想从他身上拔下一根毛。这里,报恩的量由本金加利息构成,而利息的估算则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一国的GDP增长率为准。譬如,我受恩的物质加劳务的经济价值约合1000元,隔了三年我终于有能力报恩了,那么三年取年利率10%,我还给施恩方的总值约为1300-1500元。当然,如果我经济能力允许,还2000元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以涌泉报滴水的量的概念来衡量,我非回报给对方一万元至十万元不可,否则即为不义。这样的回报超越了我的能力限度,很可能我就放弃报恩的念头。

因此,过量的报恩观念是一种不现实的道德要求,它既不能体现施恩方与受恩方之间的平等关系,又助长了知恩不报的不道德行为。

也许有人会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要求的只是一种意图。因为施恩者在施恩时并不要求回报,受恩者在受恩后应在力所能及的限度内报恩。这里“滴水”与“涌泉”的数量关系当不得真,只是艺术化的一种比喻。受恩者只要能略表心意即可。此句成语反映了传统伦理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愿望。譬如,施恩者家财万贯,施恩于你的1000元只占其总财产的几千或几万分之一,而你总共家财不过万元,如要你倾家荡产地去报恩,那也有违施恩者的初衷。因此,以你现有财力的千分之几,买些水果、烟酒去感谢人家,施恩者也就心满意足了。如果你日后发达了,应加倍地贡献于社会,这才是对施恩者的最好的回报。

这种说法是站在传统伦理立场上的解释,你如果不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报恩者,你尽可以此解释去“涌泉相报”,不在数量,而在心意。但在这种温情的人际关系下,你欠了施恩者一笔人情债,在你的债权人面前,你不可能有与他相平等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接受了这种非理性主义的解释,你也就成了一个永远的弱者。

相反,你如果是一个理性主义者的话,你会努力奋斗去连本带息地还清你的人情债,以维护你那更为宝贵的与施恩者平等地位的尊严。这是强者的思维方式。

站在传统伦理的立场上为“涌泉之报”的辩解,不可避免地要带出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意图伦理。“不在数量,而在心意(意图)”就表明了意图的重要性。那么意图在此有什么作用呢?意图的作用在于维护一种等级秩序。在这里,所要维护的是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的秩序,当然这种秩序不是平等的。作为封建宗法社会的主要秩序是一种放大了的血缘等级秩序,即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所谓君明臣忠、父慈子孝,这里明、忠、慈、孝便是各个等级上每个角色所应具备的意图。这也是对人的异化,即人性应服从于符合天理的角色意图。这里,为了强化这种意图,所以用了一种夸张的比喻:以涌泉来回报滴水之恩。同理,“士为知己者死”与之属同一范畴,都是非理性主义的观念,难道权势者的赏识就值为之丧命吗?就算死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表明了“士”的依附意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不符和理性主义的平等诉求,但它毕竟反映了我们传统道德中善的一面。但是笔者在此要指出,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它还有恶的另一面。与此成语相似的还有一些谚语、俗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你对我好一分,我对你好十分;你对我坏一分,我对你坏十分”。在旧上海的“白相人”(流氓)中间,通行的即是这一法则。有人对蒋介石终身囚禁张学良感到十分不解,实际上在张身上,蒋实践了他在上海滩上学来的江湖法则。按此法则,张本该枪毙,据说是由于宋美龄的缘故,张才由死刑改为无期。蒋的这一做法也是为了向其部下表明他作为人君的意图。在这种条件下,施恩与施恶的数量关系就不仅是夸张的比喻了,而是一种真实的警告。

故而我们在与非理性主义者打交道时,要警惕他们以十报一的慷慨背后的睚眦必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