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想不开后果很严重 近代自杀文人

征文网 2017年1月12日文学世界评论3,561 阅读7395字

编者按:关于文人自杀本是个经久不衰的万古长新的话题。上世纪的文人自杀,举其大者有王国维、朱湘、老舍、海子、戈麦、三毛、顾城等。

文人大多生前平淡朴素,惟以文章为重,或者也心忧天下,但在“非文人”看来实在是傻子一个,有什么值得清高的!?文人就是如此平淡地生活,在世俗与理想中苦苦挣扎,只有在死的时候特别是“非正常死亡”,才或许会引起一点点议论。但于今日这样一个已经"思想停止"的社会,恐怕这点热闹的意义也没有了。

理想主义和意义的追寻构成了他们的文人特质,但近乎完美的洁净和理想化,将这些"抵抗投降"的真君子最终送上了黄泉路。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被称之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
《流沙坠简》等62种。

生平

1877年出生于海宁盐官。

1882年入私塾。

1893年中秀才。

1899年进上海《时务报》,业余去罗振玉东文学社学习外文及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1901年秋,受资助赴日入东京物理学校。次年夏,因病回国。

1903年起,任教于通州和江苏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等。写出《红楼梦评论》等多篇哲学、美学论文。后自编为《静庵文集》,于1905年出版。

1907年,北上,任学部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1911年,东度扶桑。

1916年,回国到上海讲学,并编辑学术刊物,兼任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又为藏书家蒋汝藻编《密韵楼书目》,并参加纂修《浙江通志》。

1917年,著《殷周制度论》。

1923年,应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

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讲授经史小学,并研究汉魏石经、古代西北地理及蒙古史料。

1927年6月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死因说法不一。

自杀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自溺北京昆明湖。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为何自溺,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

朱湘(1904年-1933年12月5日),字子沅,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重要作家。

祖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清华大学毕业,在校时参加文学研究会,开始新诗创作。192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劳伦斯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因个性直率、自尊强烈,不能容忍白人教授、同学歧视,后转学至芝加哥大学,又转俄亥俄大学。1930年回国任安徽大学英文文学系主任。1932年因故辞职,因个性孤傲,始终失业,最终在上海往南京的渡轮上投江自杀,年仅三十岁。

著作

《夏天》(诗集,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草莽集》(诗集,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1998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石门集》(诗集,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永言集》(诗集,1936年时代图书公司出版)

《中书集》(文集,1934年生活书店出版;1993年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再版)

《文学闲谈》(文集,1934年北新书店出版;1978年台北洪范书店再版)

《海外寄霓君》(留美期间寄妻刘霓君之家书,1934年北新书店出版;1977年台北洪范书店再版)

《朱湘书信集》(书信,罗念生编,1936年大公报出版)

《路曼尼亚民歌一斑》(翻译,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近代英国小说集》(翻译,北新书店出版)

《番石榴集》(译诗集,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現代著名作家。

生平簡介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一岁半丧父,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遇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

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京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在此期间,老舍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说:“‘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1]1921年起,老舍在北京基督教伦敦会缸瓦市堂的英文夜校学习并参加宗教服务。1922年,接受洗礼。同年,在南开中学的一次讲演中他说:“为了民主政治,为了国民的共同福利,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必须预备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2]

赴英講學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導英國人認識中國的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并开始创作《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間,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其间,创作了《猫城记》、《离婚》、《老舍幽默诗文集》、《骆驼祥子》、《文学概论讲义》等作品。

抗日戰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老舍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为抗日做贡献。他自己也以团结抗日为题材,运用各种文学体裁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回国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自1950年起,老舍写下了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的大量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新生活,歌颂共产党。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同时期创作的话剧《茶馆》是体现老舍文学语言艺术的巅峰之作。

文革迫害

1962年開始,許多文藝作品遭到批判,老舍停止了《正紅旗下》的創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回國后,將旅日見聞寫成長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開信》,但沒有獲准發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筆。此后老舍試圖參加文藝工作隊,想通過寫快板、相聲等,來宣傳計划生育、科學種田,也未獲批准。1966年春季,老舍獨自前往北京郊區順義縣以養豬而聞名的陳各莊,跟那里的農民生活在一起,準備寫科學養豬的快板。

江青批鬥:“老舍每天早上要吃一個雞蛋,是一個資產階級作家”,自此,老舍由「文藝工作者」轉變為「反革命份子」。1966年8月23日,老舍等29人被紅衛兵綑綁之後,整批帶往國子監孔廟批鬥,在震天的「打倒反革命份子」口號聲中,跪著被輪番毆打3小時,期間老舍因不滿身上所掛的「反革命份子」字樣,而稍有反抗,被斥為“現行反革命”,被繼續毒打至深夜,而後又抓到派出所去交由警方訊問。晚間,遍體鱗傷的老舍,在妻兒的作保之下,終於被接回家,第二天要求繼續到警察單位報到。第二天,老舍沒前往派出所,獨自前往太平湖,在那里不吃不喝坐了一整天,深夜時刻,投湖自殺。同日,老舍家聚集來了許多紅衛兵,老舍之子舒乙在恐懼當中,偷偷從家中後門逃走,手中拿著父親的血襯衫,找周恩來請求保護。25日清晨,老舍的屍體被發現。26日,舒乙拿著北京市文聯開出的死亡證明:“我父舒舍予自絕於人民,特此證明”,老舍遺體得以火化,按照“上面”的規定,不准留骨灰。

恢復名譽

1978年初,在鄧小平的批示下得到平反,徹底“恢復名譽”,隨後在社會上漸漸掀起了老舍熱潮。同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作家茅盾致悼词,为老舍平反昭雪,恢复其“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悼念許久。象征性的骨灰盒里面,放着老舍使用过的钢笔、毛笔、眼镜和茉莉花茶。

文藝創作

作品風格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舒乙等人认为老舍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对满族的隐含的、深沉的、难以言语的真挚的感情。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哂玫娜罕娍谡Z,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文學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說為900万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文革期間亦漏失了一些尚未發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猫城记》

《离婚》

《牛天赐传》

《文博士》

《骆驼祥子》

《火葬》

《四世同堂》

《鼓书艺人》

《正红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说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赶集》

《樱海集》

《蛤藻集》

《火车集》

《贫血集》

剧本

《龙须沟》

《茶馆》

其他合集

《老舍剧作全集》

《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

《老舍文艺评论集》

《老舍文集》

相關書籍

《老舍画传》:1997年,舒济,北京燕京出版社

《老舍全集》(第二版):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父亲老舍》:2004年2月,舒乙,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5646-2

《老舍讲北京》(第一版):2005年1月,舒乙编,北京出版社,ISBN 7200057924

家庭

夫人胡絜青,著名画家。1931年7月于北京与老舍结婚。

长女舒济,老舍纪念馆馆长。

儿子舒乙,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次女舒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三女舒立。

*********************

海子

夜色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次幸福:诗歌 王位 太阳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

****************************

戈麦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身缚小石块儿)。从1985年开始尝试写作算起,戈麦的实际写作时间不到6年,就在这6年时间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诗作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在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中,戈麦这样写道:“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一一会显现出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通史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可以视为他的诗歌观。

天象

草木遇见羊群,蚂蚁途遇星光,夜的云图

在天上闪亮。瞻望永恒的梦抵达以太之上

以太之上,大质量的烟,大质量的柱子,棋局

缜密而清晰,什么样的数学,什么样的对弈者

 

小红马驰过天庭,四个礼拜日,四个乘法

十二宫,十二个荷马,抱琴而眠

什么意志推迟了王冕,铸造成鹏鸟的形状

一只空瓶安坐于内,像大熊的胃,大熊的脚掌

 

信仰之书,玄学之书,安放于暗蓝色的盘面

蜜样的鼠拖拽着一只龟和一只大眼的蟾蜍

星和星,α和β,物质的主呵,猩红的胆

散落于星座之上,相同的蒙古,相同的可汗

 

九星图上仪器的轴是两个空洞的支点

星官的起始从何而来,向内,向外

天鹅绒上的勋章,神奇的蘑菇,莹绿的小龛

一只钟表应着节拍,时辰从何而来

 

这定数引诱着每一颗星辰,那蔚蓝色的眼哟

古代、神迹和北方,人人都能仰望

一只镇定的豹子在轩辕座上如此悠缓

它带来启示,七颗星,羽林军的荣光

 

星象如此灰暗,如此悠缓

一个崭新的纪元在飞旋的星云中歌唱

那些直指心灵的是约伯、祈祷和假象

那些兀立在镜上的是元素、责备和梦想

 

陨石击中观象仪的头颅,一颗头颅就是

一座莹绿的骨架,一张云图告慰着

大雨落下斗笠与刀枪,这是抖动中玉的耳朵

一颗青春的胸怀已将宽广的命运容纳

************************

顾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被称为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出版有《顾城诗全编》。

1993年9月,他在新西兰寓所杀死了妻子谢烨(即雷米),同时自缢身亡。

主要著作

《黑眼睛》

《城》

《水银》

《顾城舒婷抒情诗选》

《五人诗选》

《顾城童话寓言诗选》

《顾城诗选》

《顾城的诗》

《顾城新诗自选集》

《顾城散文选集》

《英儿》

《顾城诗全编》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

《顾城文选·别有天地》

《无名小花》

《北岛顾城诗选》

***********************

三毛的自杀与《滚滚红尘》一片有关?

*************************************

北京人民大学博导跳楼身亡

余虹

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博士生导师在家中坠楼身亡。警方经现场勘察,排除他杀的可能,属于高空坠亡。按照死者遗嘱,其个人藏书将全部捐赠给人大文学院。

昨天,记者经过多方打探,证实了死讯。死者名叫余虹,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据了解,余虹教授年方50岁,是2002年作为人才引进到人民大学中文系的,生前为该校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昨晚8时50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余虹教授辞世的消息挂在了网站首页,并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余虹教授治丧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通知公告:“2007年12月5日中午1点左右,我院余虹教授从他所居住的世纪城小区楼上坠下身亡。经公安部门现场勘察认定:排除他杀,高坠身亡。

在余虹教授留给我们的遗言中,他将在人大的经历称为“最有意义的几年”,他将全部藏书“捐给文学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时,表示“如果有来世,愿一起工作”。

据人大宣传部负责人说,现在,文学院的领导和许多老师都在帮余教授家属料理后事。自12月8日起,人大文学院将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121室设立余虹教授纪念室,并将于近期举行余虹教授追思会。“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是从BBS上得知噩耗的,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感到悲痛和震惊。”

余虹遗作:一个人的百年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