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青年也北上奋斗:《一本好书》上演《骆驼祥子》

征文网 2019年10月14日文学快讯评论2,432 阅读2840字

10月7日,《一本好书》第二季以《红岩》一书迎来开篇,在致敬英雄的革命故事里收获观众们的一片好评,“这是我心里最好的综艺节目。《红岩》中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懦弱、自私、犹疑,从中更见英雄的从容和伟大。简直就像一面镜子”微博网友留言道。

为何《一本好书》总能把一些经典书籍带到大众之中?因为打破书籍与读者之间的那堵墙,始终是《一本好书》的目的所在。关正文导演就在采访里表示,读书这件事不止是为了获取知识,其核心价值更在于汲取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的精华,通过多元认知激发独立思考,实现滋养个体生命成长的目的。

第二期《一本好书》的书目,仍是来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告别《红岩》群像式英雄的叙事之后,第二期的《一本好书》开始落点于个人的视角,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一个底层小人物奋力为生活拼搏,却最终希望破灭的故事。相信说到这里,已经有不少人猜到——这不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吗?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永远活在读者心中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国内享有的盛誉已无需多言。不仅如此,他的作品还被译为多种文字,走出了祖国的大门,英文版的《骆驼祥子》一度登上美国年度畅销排行榜。

作为中国当代大师级小说家,老舍先生的文学成就是公认的,谈中国话剧史,绕不开他;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绝对离不开他。就像这《骆驼祥子》之所以能在读者心中长盛不衰,也是因为老舍先生深厚的功力。哪怕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洋车夫,你也能透过老舍的笔墨,看清他脸上的褶皱,手心的茧子与内心的惆怅。

《骆驼祥子》的经典性,使得外界对它的解读从未间断。描述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用祥子来象征旧社会劳苦大众,是对《骆驼祥子》主旨最普遍的一种解析。除此之外呢?一贯勤劳与要强的祥子,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一心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相信靠着个人奋斗,一步步终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从进入北平,再到一路打拼,老舍先生是带着个人主义视角去描写祥子的个人奋斗与成长。他对祥子的一切变化都刻画得入情入理,用一双犀利之眼去体察人、描写人、关怀人,而这,也恰恰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许子东老师在二现场说”第一遍看斗争,第二遍看老舍,第三遍看自己”,《一本好书》力图带观众看透这三层,通过他一次次的人生决策,在祥子的命运里看见我们自己。本着这样的立意,《一本好书》的改编倾向着墨于祥子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联结,聚焦祥子的个人奋斗,同时也找到刘四爷与虎妞在书里留下的温度。

可见,对于一部经典作品而言,多元性的解读往往会带来更多思想火花的碰撞。而《一本好书》会如何诠释他们眼中的《骆驼祥子》呢,或许观众在看完这一期《一本好书》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