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被成龙胡编为神探的伟大作家

征文网 2020年3月23日文学世界评论3,155 阅读4235字

岁贡又名“挨贡”,贡生不是贡士,二者天差地别,贡士是考试考出来的,而贡生是恩赐,或者叫保送生,按今天的意思是不用考试,一考肯定能考上的学生方才为保送生,但那时的保送中恩赐的比例占主要成分,算是对坚持不懈,一生参考之人的一种精神鼓励,明清两朝皆有此举,比如那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也是岁贡生。

得到这个“荣誉奖”后,他又得到一个虚衔叫作“儒学训导”,似乎是步入了仕途,虽然是低配版的,但却是有资格穿上官服,这对考了一辈子蒲松龄来说,那真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蒲松龄留传于世的唯一画像,就是穿着这官服画的,画上的他正襟危坐,还亲自在画上题跋,可见他对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官身,看得是多么地珍贵。

对于他久考不中的原因,后世自是找了很多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是写书给耽误了,或者是对应制的八股文不适应,这些都有道理,但是细究起来,这写书肯定是要费时间,然而,以蒲松龄对考试的热衷,写书定是放在第二位的,考上贡士乃至进士而取得功名,这对他来说乃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

至于有人给他冠以反对八股取士的制度,所以考不上,这个也有臆测之嫌,想他作为一个私塾先生,所教弟子皆是以博取功名为能事,不以这个套路授人以识,那他教的是啥?说不通嘛。

考试除了才学之外,运气很是重要,旧时考试不象今天,有标准答案在案,考官一套,考分自得,唯一可以有商榷的大概就是作文了,但大致也相差不多;而明清考试则全在考官个人判断,格式在那儿,人人都会做,而内容就全靠考官的喜好了,所以,运气就显得格外地重要。

另外一点也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蒲松龄业余时间都在写他的《聊斋志异》,这种“谈空谈鬼”的笔触自然会浸润于他的文墨之中,其文自会有着浪漫的基调,而在当时的科场,要代圣人所言的八股文,与他这样的调性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相去甚远,要想被考官认可的概率当然就小了很多。

有大才之人而考不上的人多多,大明之际,那张岱、李渔哪个考上了?清朝的号称诸葛亮再世的左宗棠不也折戟而归,不同的是,这些人并没有如他那样一根筋地走到黑,走不通就不考了,条条道路通罗马,是金子哪儿都能发光!

说蒲松龄一根筋地走到黑可能有点对贤者不敬了,毕竟这是他的奋斗目标,他有一幅座右铭倒很是励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但是,尽管他苦读一生,试辄不售,上苍还是没有在科考和仕途上眷顾于他。

想想这蒲松龄也着实地悲哀,他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的环境中,教着几个蒙童,混些升斗之粮度日,一边备考,一边写书,后世给他带来盛名的却不是他努力一生而不得的功名,却是他业余时间写就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以鬼和狐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鬼狐传说,这些孤魂野鬼或狐狸精怪一个个都很有传奇色彩,在蒲松龄的笔下,鬼怪们都不同于人们固有观念中那些凶神恶煞的形象,比如《林四娘》、《巧娘》、《吕无病》、《新郎》、《湘君》、《连城》等等,这些女鬼们既善解人意,又善良聪慧。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