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鸣天空 ,  安卧书卷——评祖克慰散文集《观鸟笔记》_经典散文_.

                                                          飞鸣天空 ,  安卧书卷
                                                 ——评祖克慰散文集《观鸟笔记》
                                                                 张中坡
                                  
       作为人类的朋友,鸟类是大地和天空之中的精灵,它们常常飞翔或鸣叫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让人凝视或聆听时俗念俱无、身心俱净。古今中外,写鸟类的诗人、作家很多,但把一种鸟类作为创作领域和源泉,集中笔墨、才情与时间不断挖掘、呈现各种各样鸟的生活、形态、性情、鸣声、文化等的作家却不多见。况且,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山、水、林、田、园、空气等生态的过度破坏,许多过去的鸟从大地上飞走或消失了——对鸟的真切摹写和精确表达,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鸟类已成为人类和作家的另一种乡愁。如何让这种关于鸟的乡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生活,作家祖克慰以一个文人的良知,像对待初恋一样地对待鸟,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从山区艰苦生活中回忆与鸟共处的欢乐,从古人诗词书画中淘洗鸟姿态的文雅,从潜伏山中细致寻觅发现鸟现世的情态,一点一滴,化影成形,联珠成章,终于汇集成这本堪称鸟类现代精神家园的散文集《观鸟笔记》(沈阳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
       祖克慰在《观鸟笔记》中写了二十种鸟,全部都是雀形目鸟。用他自己的话说:“雀形目鸟,是鸟类中的精灵,它们不仅鸣叫声悠扬婉转,清脆悦耳,而且娇小玲珑,色彩艳丽,它们中的许多鸟,都是著名的观赏鸟,深受人们的喜爱。”正是由于这些雀形目鸟从形体到声音的美丽和动听,才诱引着作家旷费时日,一个个写来,一篇篇写来。绣眼、燕子、黄雀、伯劳、靛颏、云雀、鹡鸰、麻雀、画眉、黄鹂、百灵、喜鹊、乌鸦、大苇莺、相思鸟、白头鹎、灰喜鹊、太平鸟、白颈鸦、金翅雀,一只只美丽的鸟从记忆中飞来,从山林中飞来,从书画中飞来,从诗词中飞来,带着色彩,带着歌声,带着情韵,流淌为作家笔下朴实而含情的文字。在作家笔下,它们是一群听话的鸟,当它们飞鸣天空时,它们是那样的高高在上、遥不而及,而当它们经过作家的精细描写和情感浸润,它们又都安卧在了作家的书卷之中。当然,这群安卧在作家书卷之中的鸟,它们随时都可能冲破书卷,再次飞鸣天空——这想必就是作家最终的写作愿景。
      鸟儿是大地和天空之间的精灵,也是世间所有物种中美丽和自由的象征,因而鸟儿又是充满诗意的一个独特生命群体,让人羡慕、仰视和追寻。在祖克慰的不少鸟类散文中,他时常和一个名叫蕾的姑娘一起去看鸟,其实就是他一直向往美丽和自由的情感和文化符号。蕾,其实就是别一种鸟儿,作家心灵和精神爱恋的鸟。恋爱于人而言,是诗一般的情感。因此,每一种鸟在作家眼中、心中和笔下,也都是诗一般的抒写和呈现。所以,每写一种鸟,作家都要用一句诗或诗一般的词语来作为文章的标题,古朴、典雅而又诗意盎然。比如:写绣眼,用的是《清丽淡雅入画来》;写燕子,用的是《江畔春泥带雨衔》;写黄鹂,用的是《自在娇莺恰恰啼》;写百灵,用的是《丽音雅韵迷人醉》;写喜鹊,用的是《日暖风轻言语软》;写相思鸟,用的是《魂梦共渡同心桥》;写金翅雀,用的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可以说,作家这些写鸟文章的标题都是那么恰切,都是符合不同鸟的个性特征的。
    祖克慰的这些鸟类散文,带着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因为在这些鸟类散文中,他大都是在用个人的视角在回想、在观察、在聆听、在感悟、在思索,因而非常容易将读者带进他的描述场景和情景之中,让读者随着他的文字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文字的悲伤而悲伤。在《绣眼:清丽淡雅入画来》一文中,作家在家乡的山坡上反复寻觅记忆中的绣眼,但光秃秃的山坡上哪还有绣眼的影踪?家乡的山坡已不是少年时长满松林、柿子林的山坡,各种各样的鸟早已飞走的山坡让他充满了寂寞和孤独。而后,在树木茂密、生态良好的五朵山上,作家再次看到了记忆中众多的绣眼,这又让他充满了兴奋和喜悦。在《大苇莺:唤得落霞飞满天》一文中,作家深深沉浸在少年乡村自然美景和稚嫩爱情无奈夭折的回忆之中。家乡白河边的芦苇园里,有一种叫大苇莺的鸟,他和一个叫蕾的姑娘经常到那里看鸟、看风景。善良的蕾让他放掉了捉到的大苇莺,其实不是她嫌大苇莺不好看,而是她不忍看到鸟们的骨肉分离之苦。后来,苇园被开垦成了种庄稼的土地,大苇莺失去了栖息的家园,那个叫蕾的姑娘也远嫁城市,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种叫大苇莺的鸟和这位叫蕾的姑娘了。美好与感伤,总是如此相伴着交织在作家的鸟类散文文本中,让我们随之感受着美好,也让我们随之感受着感伤。
      祖克慰的这些鸟儿散文,又明显地带着文化情结,沾染着浓重的文化色彩。他写绣眼,起笔于宋徽宗赵佶的一幅画《梅花绣眼图》,一只鸟,一棵梅,几朵梅花,鸟立梅花枝头,栩栩如生,一位贵为皇帝的文人的绣眼在一张纸上鲜活了千年。他写黄雀,黄雀从《诗经》中来,从《晋书》中来,从唐诗宋词中来。他写伯劳,伯劳从《诗经》中来,从《乐府诗集》中来,从《西厢记》中来。他写鹡鸰,鹡鸰从《诗经》中来,从《水浒传》来,从《鹡鸰颂》中来。这些从文人情思和情怀中信手拈来的这些鸟,为作家的鸟类散文增加了诸多文化意味和文化厚度。然而这些画中的鸟、诗中的鸟,在作家的心目中,始终没有他记忆乡村中的那些鸟灵动优美。因为,故乡的鸟是属于故乡的,是属于大自然的,也是属于老百姓的。失去了鸟的故乡,大自然就失去了和谐,老百姓也就失去了自然的和声和心灵的慰藉。在作家看来,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应该成为鸟的天堂。
      祖克慰的这些鸟类散文,写出了不同鸟的情态、情感,也写出了不同鸟的鸣声——让作家自己来说就是“鸟语”。他说:“能听懂鸟语的人,注定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我就是那个整天做梦,想着不同凡响的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春听鸟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作家就常常一个人去看鸟,看鸟其实就是听鸟。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叫《鸟语》的文章。他听鸟声,能够听出鸟的倾诉、鸟的情话、鸟的怨恨、鸟的叹息、鸟的欢喜、鸟的哭泣,还有鸟的骂声......这世上,有许多人,也有许多鸟,但有时候人还不如鸟;有许多人声,也有许多鸟声,但有时候人声还不如鸟声来得动听。
      就这样,祖克慰在这本《观鸟笔记》中,用他个人身心和情感切入的独特视角,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众多鸟类的记忆史、成长史、生活史、情感史、文化史,使一只只鸟在他的文本中鲜活,或展翅飞翔,或婉转鸣叫,或情姿百态,从而使他这些鸟类散文成为生态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范本。
      我相信,作家创作鸟类散文的初衷,必定是出于对于鸟类归来的呼唤,对于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的呼唤,对于人类与鸟类和谐相处共生的呼唤,对于人类和鸟类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真诚期待。在此意义上,祖克慰的鸟类散文显得尤为可贵和值得珍惜。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