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_经典散文_.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海子在某些时刻,曾产生过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愿望。但是和碌碌的大多数人一样,在种种因素比如强大的习惯力量面前,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于是,明天,就成了遥遥无期的代名词,愿望最终落空,直至他某一天与冰冷的铁轨相拥,命殒山海关外。除了擅长煽动,诗人往往和常人一样,也擅长自我欺骗,食言于心中的另一个自已。

西方有一句艳语:发展太快就会掉入陷阱。意思大概是一个事物或组织发展过快,往往会由于该事物或组织内部各因素的协调跟不上,而最终导致停滞倒退甚于是休克崩溃。将此话的意思延伸开去,从某个角度出发,多少能对海子的死因作出解释。

海子15岁考入北大,19岁任教授,这无疑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标准版本。天才的特点之一便是聪明过人,但是聪明往往会使人自误——于诗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也是人类恒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问题上,聪明人所能达到的位置,往往比常人更深更远,但其结果,往往不单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落空,更是精神被搁浅于前无进路而又积重难返的境地,在那片黑暗无底的海洋里,潜得越深,就越发茕茕孓立,孤苦无依。这对于一个将精神的价值高悬于生命之上的人,尤其同时又是一个年轻敏锐但又缺乏生活历练的聪明人而言,是相当危险的。

造物主赋予了海子人所共羡的聪明,却没有赋予他一种与之相匹配、并且只有经过俗世生活的磨炼才可获得的智慧。当海子以聪明人的敏锐去刺穿种种世间的假,去接近种种世间的真,却无法以智慧卸去由那真所倾轧而下的万均重压——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闯祸者却无法再关上也无力抵御泉涌而出的横祸。于是,宿命中的那列火车驶来了,海子,便由此被带走了。

更多的时候,生活所需要的并不是“毒蛇噬腕,壮士断臂”这种义无反顾的决勇,而是与之两相消磨的持久坚毅。很遗憾,无情的时光并没有等待25岁的海子继续成长,直到他明白并接受这点的那一天。老子曰:将欲取之,必故与之。造化先以一双弄人之手给与海子过人的聪明,然后使其以聪明自误,最后走上不归路。如果将这一切归结为宿命,那么,这就是宿命所策划的整个阴谋。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