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三寸利益往往是悲剧的动力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全文在线阅读) > 第四章第8节眼前的三寸利益往往是悲剧的动力
  第四章第8节眼前的三寸利益往往是悲剧的动力
  一个人一旦心有所蔽,便两目全盲。高瞻远瞩的大谋略、大战略,往往被一撮小人物眼前的一点芝麻大的利益破坏。
  短视、贪婪,只看见眼前三寸利益,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动力。
  元代的一位文人曾作《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是讥讽贪小利者,其刻画真是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也许有夸张之嫌,但也足够引人思考。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为蝇头小利算来算去,终究一事无成,如一粒尘土来到世间,庸碌过后,仍旧是尘归尘,土归土。他到来那一刻,世界似乎在打盹,没有被他激起一点涟漪,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其悲剧的根源,便在于其致命的弱点:贪小利。
  柏杨先生也曾就这一话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说:“一个人一旦心有所蔽,便两目全盲。高瞻远瞩的大谋略、大战略,往往被一撮小人物眼前的一点芝麻大的利益破坏。”“短视、贪婪,只看见眼前三寸利益,是造成悲剧的一大动力。”孔子也曾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你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其实,孔子的说法或许有些保守。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贪求小利的人,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成大事的机会,还可能造成悲剧的人生,一如柏杨先生所说,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这便是看重小利的悲哀。
  清代康熙年间,北京城里延寿寺街上廉记书铺的店堂里,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站在离账台不远的书架边看书。这时账台前一位购买《吕氏春秋》的少年正在付书款,有一枚铜钱掉地滚到这个青年的脚边,青年斜睨眼睛扫了一下周围,就挪动右脚,把铜钱踏在脚底。不一会儿,那少年付完钱离开店堂,这个青年就俯下身去拾起脚底下的这枚铜钱。
  凑巧,这个青年踏钱、取钱的一幕,被店堂里边坐在凳上的一位老翁看见了。他见此情景,盯着这个青年看了很久,然后站起身来走到青年面前,同青年攀谈,知道他叫范晓杰,还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范晓杰的父亲在国子监任助教,他跟随父亲到了北京,在国子监读书已经多年了。今天偶尔走过延寿寺街,见廉记书铺的书价比别的书店低廉,所以进来看看。老翁冷冷一笑,就告辞离开了。
  后来,范晓杰以监生的身份进入誊录馆工作,不久,他到吏部应考合格,被选派到江苏常熟县去任县尉官职。范晓杰高兴极了,便水陆兼程南下上任。到了南京的第二天,他先去常熟县的上级衙门江宁府投帖报到,请求谒见上司。当时,江苏巡抚大人汤斌就在江宁府衙,他收了范晓杰的名帖,没有接见。范晓杰只得回驿馆住下。过一天去,又得不到接见。这样一连10天。
  第11天,范晓杰耐着性子又去谒见,威严的府衙护卫官向他传达巡抚大人的命令:“范晓杰不必去常熟县上任了,你的名字已经写进被弹劾的奏章,革职了。”
  “大人,弹劾我,我犯了什么罪?”范晓杰莫名其妙,便迫不及待地问。
  “贪钱。”护卫官从容地回答。
  “啊?”范晓杰大吃一惊,自忖:我还没有到任,怎么会有贪污的赃证?一定是巡抚大人弄错了。急忙请求当面向巡抚大人陈述,澄清事实。
  护卫官进去禀报后,又出来传达巡抚大人的话:“范晓杰,你不记得延寿寺街上书铺中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一枚铜钱如命,今天侥幸当上了地方官,以后能不绞尽脑汁贪污而成为一名戴乌纱帽的强盗吗?请你马上解下官印离开这里,不要使百姓受苦了。”范晓杰这才想起以前在廉记书铺里遇到的老翁,原来就是正在私巡察访的巡抚大人汤斌。
  其实见小利而心动是人性的一个普遍弱点,但在这个弱点面前,人们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身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便因为无法躲过小利的诱惑,而失去了可能是进入欧盟的工作机会。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机会,更可能是美好的人生。急功近利带来的往往是目光的短浅、思考的匮乏,以小利而大喜,以小失而大悲,结果是因小利而丧命。要想摆脱小利的诱惑,不懈地去追求大利,其实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大胸襟、大气魄、大智慧,需要能够不断地战胜自我,为了心中的目标而执著前行的勇气。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