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是一场霏霏细雨_经典散文_.

  忧郁是一场霏霏细雨
  
  是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的现场。
  一位老师正在朗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配着婉转低回的音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的文字沉静而忧郁,像是在轻声告诉你他的痛悔。那是一种历经伤痛的释然,像是一条河流,在经历了激流险滩之后,水势变得舒缓起来,漂浮着清浅的鳞波。音乐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其实也不必知道名字,只尽情享受它的优美就够了。
  想起了前两年那一次与史铁生的交谈。他卧在长椅上休息,我坐在他身边聆听他谈生活、谈文学、谈生病。他谈起了自己的身体,说着需要透析的时间和频率。谈论这些的时候,他像是在转述着别人的事情,神色和语气是极其平静的,平静得近乎残酷。他的这种彻悟令我赞佩不已。回家后再重新捧读他那些平静如水的文字,对文中有关生命的感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知道,他的文字中,绝无不幸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反而遍布着一种慈悲和关切,对人类普遍性生存的关切。当然,在这样的平静背后,是无法透析的宿命般的忧郁,它早已经慢慢洇湿在那些语言和文字中间了。
  另一位老师在上课,她教学生欣赏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在师生吟诵这首词的时候,一场浓重的忧郁又一次从李煜那里,穿越了千年的浩浩时空,铺天盖地地笼罩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李煜是天才的文人,却做了最软弱的君王,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而他也身不由己地用生命来与这个玩笑赴约。忘了是从哪本书上看的,说七夕那天,李煜在府里让乐女奏乐,声闻于外。太宗听说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加上他以前写作的一些“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句子,更使太宗气恼。他在凶恶的宋太宗面前如同一只柔弱的羔羊,但他的才情却如一座丰碑高耸入云,令太宗极其手下的文人们望而莫及,于是,迎接他的只有死亡,他被赐予牵机之药。后人大多是从这件事中知道了一种毒药的名字,牵机。他死得很悲惨,但是他的词作却得以永生。
  讲课的教师没有介绍这么多,但是我在聆听这首词的时候总想,那是怎样的一种无法排遣的忧郁啊。我听到有箫的音乐在会场上响起,优美而清越,如一根青藤,缠绕在李煜词作的字里行间。
  形体清癯瘦弱的箫,因为它音色的恬静和秀雅,在我看来是一种很忧郁的乐器。我经常想象,在历史的深处,一个游牧民族暂歇在夕阳下面。微风纤细如丝,炊烟轻轻颤动,箫声婉转悠扬。那一刻,所有的生命都在静静聆听,包括白云和流水,包括古道和西风,包括一片飞旋过后的叶子,鲜艳与明丽已经在叶脉上留存为凝固的记忆。不经意中,衣袂间已经深深染上了暮色,夜晚正在降临。新一天的黎明开始的时候,他们又将动身前往不知名的远方。音乐绵长而又犷远,带着未知的幽怨,那些与心灵同步的轻微悸动,从大漠孤烟的塞北蔓延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庭院深重的宫府到牧童短笛的乡间,从浩瀚简牍的远方到记忆鲜活的眼前。
  有人说,音乐和文学的灵魂都是忧郁。对此,我深信不疑。杜甫评价李白说,文章憎命达,意思是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其实,我觉得正是因为李白的命途多舛才使他的文才出众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才使他的诗作成为唐诗宋词星空中最耀眼的恒星。否则,司马迁怎么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呢,连他自己不也是历经磨难之后著成一部无韵之离骚吗?终生穷愁潦倒之下的曹雪芹,他写成的满纸荒唐言中不也含着无比辛酸的泪吗?阅读他们的文字,必须佐以箫、埙或者二胡之类的音乐,因为这几者,都是音乐中的忧郁王子。
  或许只有懂得疼痛的人才能在伤痛过后发出轻微的呻吟,那些呻吟,是热爱生活的最好宣言。一部作品,只有抒写了深远凝重的忧郁,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成后人的凝望,如红楼梦,如梁祝。亲近它们,我感到那些忧郁就像是一场场霏霏细雨,绵密无声地滋润我们在尘世的喧嚣和纷扰中日渐干涸的心灵,让一些柔软细腻的情感萌发,然后蓬勃成一片广袤而郁郁葱葱的原野。这样的阅读和聆听,精彩着我们生命的每一次律动。
  不禁从心里感谢这个享受忧郁的美好的下午了,暖意,正从心底悄悄涌出。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