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的抄写_经典散文_.

  
  好些年前买过钱穆的《晚学盲言》和《人生十论》,曾下决心要认真地阅读一过,但后来还是放下了,沉不下心来认真地读。记得有类似情况的还有张中行的《顺生论》,也是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他们大致都在讲着人生的大道理,人生经验之不足,自然会缺乏阅读的领悟力,读不下去亦为自然的事。不过钱穆蛮有意思,他曾称钱基博为叔父,而后来,钱基博却让儿子钱锺书称他为叔父,都为一时雅谈,但钱伟长是确切的他的侄子,而且名字也是他起的,倒是不假,钱家终究还是人才辈出。
  不能系统地了解他的学问,拾些零碎也会觉得好。几天前看到微信上转发的他的一篇文字,《如何读古诗》,就很有些收获。他先是从《红楼梦》中林黛玉讲陆放翁的诗句开始,就一路展开了,而王维、杜甫、李白,说三人代表了三种性格,亦代表了三种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中国文学比西方更人生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要人生化,似乎多余。王荆公诗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因为政治生涯占去了他的一段时间,直到晚年,他的诗境也才和以前显见有不同。儒诗都可按年代读,如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因为地方、年代、背景知道了,才能真知道诗的妙处。诗穷而后工,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故屈原《离骚》,可谓穷而后工的最高榜样。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在中国文学中也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我们不必要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西方文学主要在通俗,得群众之好;中国文学贵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异。学做诗,要学他最高的意境。当知做学问最高境界,也只像听人唱戏,能欣赏即够,不想自己亦登台出风头。有人说这样不是便会一无成就吗?其实诗人心胸最高境界并不在时时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业,大诗人,大作家,都该有一个来源,我们且把他来源处欣赏。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当下即是一满足,更何论成就与其他。
  前些天在微信上看到徐复观的一篇文字,《我的读书生活》,亦觉得同样的有滋有味,于是也便想抄下一些有趣的片段,后来在网上搜索,找了出来,打印着翻看了好几天。现在这样读书的样子实在太少了,慢慢地要习惯手动着抄一抄书本,才觉得有意思。其实说到底是心虚,因为先前真正的读书生活现在只是觉得美好,只剩下美好的回忆了。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