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淡之人_经典散文_.

     看戏曲频道播出的马派名剧《空城记》,听着马长礼先生唱到“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时,这段耳熟能详的西皮慢板唱腔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非常喜欢这段唱,最喜欢的是剧本中的唱词。

  唱词中唱到的“散淡的人”,是不为世俗所羁的人,应是诸葛亮的自称。多年前看过河南越调大师活诸葛申凤梅主演的《收姜维》的台词中就有“山人自有妙计”的对白。自称山人的人,一则表明他无意功名利禄;二则显示风雅。称“山人”的还有:射阳山人的吴承恩、九华山人的杜荀鹤、少室山人的胡应麟等。山人也是古代学者或隐居山中的士人的雅号。于是,“山人”成了先贤级的人物。“山人”有时还指仙家、道人,生活中有指悠闲自在、行止潇洒之意。

  古代“今朝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读书人,有的高卧林泉,有的躬耕山野,也有的寄情于山水诗酒之中。他们也自称是山人或者隐士,被称为散淡的人。散淡的人生其实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更有一种流水行云般的从容自若和无拘无束的恬静。人生会有飞扬的时候,但那毕竟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更多的时刻,要面对的是平和与安稳,乃至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轰轰烈烈的事情有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又有几许?轰轰烈烈之后都要归于平静,归于安然。无论自己是否愿意,生活总会以一种最凡俗的面目伴着生命。
  世事洞明,人情达练。现实生活中,追逐外在利益的比比皆是,而知晓并且用全身心去追求自己那份不可替代的内在利益的人却很稀有。轮双桨划过江湖,尽是名利客。寻寻觅觅,到头来都为他人做嫁衣。权钱欲望,功名利禄,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失。一切名利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得到的不过是只土馒头。太多的事例,让人明白了“风霜雨雪天经地义,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的道理。也许是自己经历多了一些,不知道从何时起,心境有如水一般宁静,感到自己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产生了距离感。这也许是自己品尝过酸、甜、苦、辣、咸等百味陈杂后,品出来的人生的“淡”吧!

  苏东坡曾有诗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人间逆事,“成固欣然,败亦可喜”,才能达到不求用世而自有用于世的人生境界。所以说君侯圣贤也好,凡夫俗子也罢,都免不了要面对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困扰。无论是山人,还是隐士,亦或是居士,可以说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能以名字来看心境,而应以心境来看世事。走过了一程,看罢了一世,便有了立足现实,不亢不卑。不为乱花迷眼,不管风云变幻,才不失宁静的风度,才有随遇而安的散淡。如此的散谈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分、一种境界?又何尝不是一种坦然入世、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呢?何必一辈子都戴着面具呢?

      “散”,是一种思维方式,散淡中的闲思散想,也是一种创作心态,一种自由自在、无往而不逍遥的创作心境。“淡”,其实就是“清高”之意。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甘于寂寞,安心过淡泊、清逸之简单生活。散淡之人人生的最大宿愿就是在轰轰烈烈中追求内心的随遇而安。每当节假日,悠闲从容地静坐在广场的台阶上,看云起云落云聚云散,品味它们时快时慢中变幻不定的图案,欣赏大自然和谐宁静的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此时心智不再为生活表层的种种繁琐所迷惑,神飘云际。散淡是漫不经心的淡泊,是一种自然的皈依,做人散淡,必大智若愚。散淡,是一份超然、是一种宁静,也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生活毕竟很平常抑或琐碎,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有时候倒觉得生活像一篇篇朴素的随笔。不少人抱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心态,入世想功成名就,赢取荣华,临死也不想出世;要出世,想闲适自在,逍遥度日, 但恋恋不忘功名、金银,就算死也要比常人高几个级别。入世,出世,常人确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有人可以兼得。故真正做到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进不喜,退不悲,还是难。

     白天的喧嚣停止,厌倦了的各种琐事、竞争和游戏被窗帘挡在屋外,悄然无声地离去。人是安宁了,然而思绪在夜深人静时变得愈加活跃、动荡和飘浮。看着网络中的精彩文章,微笑着望着QQ好友,敲打着随意的文字,由衷地生出一种情愫:天地之寂寞,构成博大而深沉、丰富而永恒的意蕴,它清理思绪,圈点过去,洗润灵魂、咀嚼生活,安放疲惫的身心,让灵魂在缄默中保持清醒。那么,心灵的缄默中,真有散淡之人吗?我没有答案。斗室中,捧一本书与孤灯相伴,随手拿笔在台历上写下“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诗句,合上书,放下笔,在电脑里找出了马长礼先生的《空城记》,手握一杯淡茶,闭上眼睛再听老先生的精彩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