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底是怎样一个忧伤的由来呢

征文网 2021年3月28日时事热点评论334 阅读1717字

2021年4月3日——寒食节,2021年4月4日——清明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清明节的出处由来到底怎样一个忧伤的故事。

背景

这得回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在位期间晋国版图扩张三倍,成为当世强国。但是宠信一个从骊戎国勒索来的美女骊姬,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阴险狡诈,献媚取怜。晚年晋献公年老昏聩,朝廷大事决断于床榻之间,骊姬借后宫掌舵之力,拉拢重臣,使计离间晋献公与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逼死太子申生,迫使重耳和夷吾逃亡,改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史称骊姬之乱。

逃亡生变

重耳逃亡之时已不惑之年,在众公子中德高望重,虽流亡但是仍然有一批有才干的大臣跟着他,有介子推(今天的主角)、狐偃、赵衰(赵氏孤儿的祖宗-曾孙赵武)、先轸、狐毛还有很出名的小人物头须。本来逃亡对于一个大国公子来说,也可以算是旅游,到各个国家相相亲娶娶老婆倒也愉快。毕竟屁股后面也没有追兵。可是这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路上有人就后悔了,感觉这么混下去没前途,于是有人就掉队了。逃亡路上个把人掉队也不是啥奇怪事,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可偏偏掉队的这个不是啥可有可无的角色,重耳团队的财务跑了,就是那个该天杀的头须,还带走了所有的财产。

这回旅游彻底变成了要饭,啥吃的没有,古代你想打点临时工来混饭钱都没有机会。要饭一个农民还给他一块土,让重耳吃。重耳饿得两眼昏花马上就要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给送来一碗肉汤。马上就要饿死了,小弟送来一碗肉汤,啥也没想一口气就给喝干了。嗝——抬头一看介子推裤子已经被血浸透了,别人告诉他:您刚刚喝的肉汤是介子推从腿上割下来的肉做成的。重耳一听当时就感动得哭了。历经磨难19年,重耳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归国继位,史称:晋文公。

鄙视

当年陪同重耳逃亡的兄弟,终于苦尽甘来。最猛的是赵衰直接就被封为上卿。这群铁杆兄弟中就有人主动张罗邀功,其中张罗得最欢的是狐偃。介子推很看不上他就说:重耳今天当上国君是乃天命所归,不是咱们的功劳,重耳就是当年不吃我的肉也死不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想要封赏而追随重耳,直接裸辞,收拾行李就回老家了。晋文公封赏完众兄弟之后,有人就站出来说介子推割肉奉君,未得封赏,于理不公。晋文公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就是不来,于是重耳自己去请。可是当重耳来到介子推家里时候空无一人,原来介子推听说重耳要来,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重耳搜山,寻而不见。

有人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烧三缺一。介子推自己就会走出来,晋文公也是情迷双眼,竟然同意了这个办法。可是依然没能见到介子推,大火熄灭之后再次搜山,这回找到了。可是介子推和老母亲已经背靠着一棵柳树被烧成了两局干尸。晋文公放声痛哭,收敛尸首时候发现介子推后背顶着一个树洞里面有一片衣襟书有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把血书收起后把介子推和老母亲安葬在了那棵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介山,在山上建了个祠堂。把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全国不许生火,只吃寒食。

悲哉足下

走的时候砍下了一段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穿上木屐就想起介子推,情难自禁的念叨:悲哉足下。这也是足下一词的由来。次年重耳带群臣着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走到介子推坟墓前发现那棵柳树又复活了,重耳见树如见介子推。郑重走到柳树前摘了几枝柳条,编成一个环戴在头上。扫墓之后重耳把复活的柳树赐名:清明柳。再后来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子推的行为,宵小无骨之徒理解为迂腐。但是介子推传达给人的是正道之义,他忠君爱国,儒家评价其为“忠君之典范”,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的大丈夫精神代表。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