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茅舍涤尘器,一驻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题记·戴复古《除夜》
一眨眼,时光白驹过隙,庚子鼠年悄然已逝,岁年只余雪泥鸿爪;一抬头,桌面上日历已翻新页,辛丑牛年须臾而至;执起笔,万般思绪涌于胸前,那不如,用心聆听牛年畅想。
2021,是牛年。拉回纵横驰骋的思绪,仿佛可以看到小时候乡下那一栏栏在芳草乡间悠然自得吃草的耕牛,可以想起耕牛拉着铁犁耙分波翻浪,可以忆起爷爷带着斗笠穿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牵牛归来的模样...... 儿时的记忆氤氲着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春节亦年味至浓。恍然十几个年头已过,离家奔赴远方求学的日子,心里牵肠挂肚的是故乡的亲人,念念不忘的是鼍城年岁之时。如今,思念载着期盼回归,终又迎来家乡鼍城的新年。
过年前夕,除夕将至。独自彳亍在鼍城街头,我在一间间年货店中踅摸,为的是帮家里捎些年货回去。鼍城的除夕前夜已有过年的味道,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屋前挂上手工剪纸糊成的灯笼。除夕这一天必会是年前最忙碌之时,熬浆糊、贴对联、剪窗花、贴门神、大扫除、祭灶神……种种需要家庭齐心协力合作完成的工作,亦是培养与家人默契感的美好瞬间,大有“扫除茅舍涤尘器,一柱清香拜九霄”之感。当然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是蜜饯制成的拔丝糖葫芦,记得小时候奶奶每次亲手制成、用蜜饯剩的糖汁又加了些沙糖熬粘稠裹了糖葫芦,搓些拔丝的,最后淋了些糖画就当棒棒糖吃了。每次亲尝,总感觉尝的是奶奶的笑,是家乡的年味。
行至年货摊前,陈列琳琅满的货品,依然不失旧年风采。家家户户必备的无疑是金桔、橙果,蕴有大吉大利之意。炒瓜子、松子、虾片、蛋酥花生、烤猪肉脯... 必是家人团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之时的必备零食,嘎嘣脆,不但吃得香脆、笑得开怀,更是相互守护、彼此关爱的同心之声。于是,我毫不吝啬地捎了一大袋回去。
走出去,是鼍城的一条老街,那是古镇味最浓的地方。从龙津路口望眼欲穿,看到的是一大片火红的对联悬挂在竹篱杆上,那是上了年纪书法好的老人亲手研磨蘸汁以遒劲力道写下的大字对联。“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于是,本不宽敞的两条主街立时被闻风而至的百姓挤了个满怀。
最令人镂心刻骨、魂牵梦绕的莫不过团年之时。无论是半百之翁,还是垂髫之童,大都精神矍铄,眼里闪着欢喜,双唇传递欢乐。年夜桌前,必不可少的几道菜莫不过,年年有“鱼”、花开富贵、金条生“菜”...... 寓意丰富而又甘旨肥浓。饭桌上美味佳肴,饭桌前高朋满座,此时家庭团聚一刻,推杯碰盏、觥筹交错,大家有说有笑,尽享年韵,其乐融融。此时以李白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来形容此热景,莫不为妙。萧伯纳有言,“家,是蕴藏着甜蜜之爱的地方。”鼍城由千万户家组成,牛年因爱而乡味至浓。
“铛...铛...铛...”钟声不知不觉中敲响十二下。思绪回转,经过了饭桌前的团年饭、电视机前的春晚,不经意间已到守岁之时。“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在一声声爆竹、烟花绽放之下,“新年快乐!”“新年好!万事胜意!”“恭喜发财,新的一年快高长大喽--”大家互相道喜,给小孩子们发红包,于是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祝贺声、鞭炮中,万家璀璨灯火渐趋熹微,喧嚣嘈杂的鼍城慢慢地安静了。“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天边静谧的夜晚更深邃安宁,在等待鼍城的人们走近新的一年......
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不经意间已是在鼍城度过的第二十个年头了。离家不过一趟列车,却终究隔了山,隔了水,隔了情怀。仔细回想在另一个时空的你,是否还会记得家乡最初的模样?是否会想起,鼍城这样一个难以忘怀的牛历新年?
心里似乎有某根弦,动了动。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