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国从战败中得到了什么

zzy0407 2021年8月24日原创文章评论306 阅读11639字

一场战争过后,硝烟散尽,白鸽拉下帷幕。胜方耀武扬威,中立者坐收渔利,败者任人宰割。此时此刻,三方的史书都会为这场天崩地拆的浩劫记下一笔,若是拿来翻阅翻阅,自然少不了洋洋的得意文章,也少不了明哲保身的庆幸,更少不了失败者对荣誉,家国,财富坠于尘土的哀鸣。这无不引导着我们去思考战胜国得到了什么,战败国失去了什么。但事实上,人类数千年却告诉我们,战败如同服了同一剂苦药,战败国在战败中得到了太多在以前的和平时代所得不到的东西,它有可能会将人民再次推入地狱,也可能为国家卸掉负担,甚至可能是全民族之幸。

战败国会从战败中得到的第一样东西,叫爱国。就像小佛朗士,若不是自己的家乡已经被普鲁士人侵占而自己和同学们也被迫改学德语,他恐怕终其一生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母语是多么的优美亲切,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孩子们完成了他们终其一生都可能无法完成的爱国教育。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同样让人动容,那些平日里不甚热爱历史课的学生,在上海快被日军侵占时,也抓紧一分一秒,希望自己能够在听到关于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丝一毫。所以国之将危,也许未必有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但一定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公民。

但是随着爱国主义蔓延的诅咒,就是仇恨。希特勒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一个曾经收到严重凌辱的战败国里制造仇恨,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动用宣传机器,大肆渲染外国曾经施加于本国的痛苦,并在道义上给那些拒绝战争的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无需多久,这个民族沉默的大多数会走向狂热的同时理性的极少数被迫沉默。之后掌控权力的绝大多数便会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整个国家之上,从而将整个民族的命运缚在冲向地狱的战车上。

战败可以刺痛一个国家的人民,自然也可以惊醒他们。日本维新派“唯有自救”的口号仍振聋发聩,中国新文化旗手们在“觉醒年代”的奔走呼号仍历历在目。所幸所幸,中日两国在当时仍有为民请命的人,仍有舍身求法的人,不至于似浑浑噩噩的波兰人民,终至亡国。

战败固然可耻,但是许多战败国家在失去尊严的同时,也借外力卸下了原有的负担。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却往往不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牺牲了农民与工薪阶层的利益来换取工业的发展,整个极端贫富不均的社会如同坐在火山口上,这也是日本统治阶级想通过发动战争以转嫁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但是日本战后在驻日美军的主导下,通过土地改革,解散财阀保障社会平等,制定《和平宪法》以限制军国主义,从此,阻挡日本经济大踏步发展的两大障碍被一扫而空,再加之日本人将武士道精神化为企业力量,视”殖产兴国“为超欧越美之道,以教育为强国之路,能创造20世纪后期的经济奇迹也不足为怪。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另一个二战的战败国德国身上,战后容克军事贵族地主无法再对国家政治产生有力的影响,自然为德国褪去了军国主义的传统。真是富有戏剧性,德日两个国家本就是为了转嫁国内矛盾,追求世界地位而发动战争的,但战败后虽然付出了政治上的代价,但原本的社会问题反而得到了解决,经济实力的崛起又让两国重回大国之位,真可谓是个现代版的塞翁失马

但是最难以得到的,也是心理上最难以接受的———和解。虽说民族的苦难不可忘记,但是上一辈人的敌对相向并不会影响下一代人的兄弟相称。德国法国已经为其作了生动真实的注脚。两国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基本是五年一小战,五十年一大战。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来而不往,非礼也“。二战中更是德国人先逼法国人投降,后法国人跟着盟军战胜了法西斯。就是这么一对冤家,在二战后握手言和了,甚至还发展出了一种被人戏称为“夫妻”的亲密关系。原因无他,乃是两国都目睹了曾经战争带来的十室九空,赤地千里的惨剧,经历了被美苏视为掌上玩物的不堪,加之以联合带来的诸多好处与本是同源的文化作用,这都使得法德和解显得顺理成章。诚如是,贡比涅森林终究成历史,马斯特里赫特已经是历史的新起点。

如上所述,其实很多时候,历史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理解,复杂而又不失规律,朦胧而又不失真实,这便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