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武大郎与潘金莲和睦恩爱

征文网 2017年1月17日文学世界评论3,354 阅读2709字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尤其在电视剧《水浒传》播出之后,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那里面的故事情节妇孺皆知。人们恨昏君、恨奸臣、恨淫棍、恨蕩妇。就电视剧《水浒传》描写的潘金莲和西门庆那一番偷鸡摸狗勾当,遭人唾骂也是必然。同时,人们又对武大郎的猥琐懦弱,恨其不争,哀其不幸。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施耐庵先生笔下虚构的人物呢,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呢?原来,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对夫妻,但是他们的人品德行与施耐庵所塑造出的形象大相径庭,有天壤之别。他们被施耐庵老先生歪曲了,被人们误解了,冤枉啊!

 

据专家研究考证,武大郎本名武植,其家族乃殷商王武丁之后,是王族子孙,很有可能与武则天有一定的传承。武大和潘金莲都是河北清河县人,武家住在武家那村(孔宋庄),潘家则居于其相临三里的黄金庄。他们的婚姻生活和睦恩爱,伉俪情深,育有四子,家和业兴。从武植后人给武他立的墓碑铭文中就可以正本清源,还原真实的历史: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日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糸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索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詆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我们从这段铭文之中,可以清楚地得知,武大郎幼年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贫苦。但是武大却不是沿街叫卖炊饼的人,而是崇文尚武的聪慧之人,并且在中年就考入进士,官拜七品,出任阳谷县县令。武植任职期间,勤于政务,清正廉明,兴利除弊,躬亲水利,造福百姓,深得一方百姓的爱戴。所以才能得享万民伞。

 

这些史实与施耐庵《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形象反差太大,有天壤之别。另外,根据1946年发掘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在一米八上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施耐庵笔下的“三寸丁,谷树皮”形象。武植墓的规模较大,棺木乃是珍贵的楠木。由此观之,武大郎完全不是小说中、电视剧里所刻画的五体短小的猥琐之男,贩夫走卒。至于潘金莲,她的出身也不是什么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的家奴。实际上她是一位名门淑媛,其父乃是贝州潘知州,清河县属其治。出身这样家庭的潘金莲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嫁给武植后相夫教子,四个儿子,其乐融融,夫妻两人相携至老。可谓恩恩爱爱,模范夫妻。

 

就是这样的一对和美幸福的夫妻,竟然被施耐庵老先生在《水浒传》里“篡改”成了一个是狐媚放荡的淫妇,一个是猥琐懦弱之人,真是千古奇冤。

 

既然真正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是一桩美满和睦、令人艳羡的婚姻,那么,施耐庵先生为什么要把两个人写得如此不堪呢?诽谤两人的民间流言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武大郎的二十四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与武大郎的一位王姓盟兄有直接关系。在武大郎的老家武家那,武植有一位王姓盟兄,因大郎年少贫苦,这位盟兄曾资助过他。后来,武大郎高中进士,又在阳谷任县令,家境渐好。而这位王姓盟兄怀才不遇,家道中落,又遭遇了火灾。于是,这位盟兄便去投奔武大郞,一是借点钱恢复家园,二是希望武大郎能在辖内为其安排个官职。武大郎款待盟兄,安排在家中住下。当时,武大郎身为父母官,忙于兴修水利工程,很少回家。盟兄在武大郎家住了将近半年,只见到武大郎一两次,也没有提及谋职一事。盟兄以为,这大郎是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回家途中,盟兄越想越生气,于是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諷刺武大郎的小故事,逢村贴村,逢店贴店,一路说说唱唱,使得很多人都对武大郎产生了误解。同时,曾被武大郎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听到了谩骂武大郎的流言,便添油加醋又渲染了一番,使得武大郎形象尽毁。谁知,待这位王姓盟兄回到家中,他悔恨不已,原来,武大郎虽忙于兴修水利却早已派人送来了銀两,帮他修建好房子,又置买良田。盟兄发现自己错怪了好人,发疯似地沿路返回去揭自己贴的纸条。可是,那些小故事象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再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又进行了一番艺术加工再传播,从而使武大郎的故事越来越荒谬了。

 

施耐庵先生撰写《水浒传》之时进行采风,收集了各种奇闻趣事,其中就有道听途说得来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施耐庵再整理加工之后,将这些故事写进了小说中。《水浒传》取得了巨大成功,跃居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当代电视剧《水浒传》乃为一代精品,蜚声中外,关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讹传也就越传越远了,武、潘身后蒙上了巨大的不白之冤。

 

自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流传开来后,仅有一河之隔的黄金庄和孔宋庄几百年来都没有通过婚。

 

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位是勤政廉明,为民谋福祉的清官,一位是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名门淑媛,却因为谣言而被鄙视、唾骂了几百年,实在令人可叹。

 

由于《水浒传》对武大郎夫妻的形象的塑造深深伤害了武家子孙,为了表达施家人的歉意,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先生从河北威县亲赴清河县在武植墓前给武植鞠躬,并代表他的祖先施耐庵向武、潘两家道歉。

 

施胜辰先生作画十六幅并配诗文,向世人道出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人生。其中他为武大郎画像配诗云: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

 

为潘金莲的画像配文曰:

 

“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斗转星移,勃焉乎焉。长江东去,改地换天。

 

尽管《水浒传》成书年代久远,今施家后人倾心作画,专程致歉,代祖受过,勇于承担。不愧为名家之后。使本博主敬意油然生。而那位王姓始作俑者之后人却默默无语,不免让人嗟叹。

 

本博主深怀敬意,近期走进施氏后人之画苑,尽览武大郎潘金莲画作正传,也留下几句感言:

 

纵然是千古奇冤,岁月悠悠少埋怨。

 

田岭后修墓铭文,施家人代祖致歉。

 

呜呼哀哉慰九泉,十六幅画作正传。

 

善良贤惠潘金莲,武植尽享万民伞。

 

施家后人代祖受过,用十六幅画作正本清源,向世人证明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清白。然而,《水浒传》广为流传,误解恐怕还会继续下去。毕竟,还是有不明真相者。这给作家们一个启示,用真人真亊的素材,还是变个名字为好,例如武松本是北宋之人,而武植是明朝人,他们俩相差250岁,怎么成为兄弟?慎重少笑柄焉!

 

尽管如此,依然瑕不掩玉,《水浒传》仍然辉映文坛,活跃世间。

 

作者:文韬武略大象无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