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第29辑“儒学视域下中国治道的传承与实践”专题约稿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原道》自1994年创刊以来,即秉承“士尚志,志于道”的宗旨,专注阐扬华夏治理大智慧20年,专注求解中国治理真问题20年。20年来,《原道》秉持儒家立场情怀,兼收社会科学新知,关切公共领域议题,参赞治理秩序生发,以深入研讨儒家思想与制度为核心旨趣,以促进与其他思想流派的深度对话与理性商讨为学术取向,对古今中国治理之道进行探索追问,并从思想和现实的互动关系中去阐释和建构儒学新形态,日益成为当代儒家思想创发之首要平台和华夏治理正道发明之核心力量。自2012年起,《原道》连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目前每年出版4辑,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性人物陈明教授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担任联合主编。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治道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治道”,即治理天下之道,亦即国家自上而下的治理与控制。上古时代,尧舜开启华夏治道之传统,迭经夏商周之治乱循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道术为天下裂”,百家皆以“治道”为核心相互标榜争鸣。其中,以儒、法两家对后世影响最甚。儒家“治道”之核心在于“德”,要求治理者以“亲亲”“尊尊”“贤贤”为准则,致力于“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恶、适情注”。而法家则“为政以法”,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经历春秋战国、秦皇汉武试错,渐成以儒为主,以法为辅的微妙平衡,“德刑并用”,皆不偏废。在此语境下,“德主刑辅”成为近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法律实践的主要基调。

季清以降,西学东渐,传统治道体系瓦解冰消,历经丧乱更迭之后,治道重建迫在眉睫。然而,是以传统中国的德治为主,还是以西方视野下的法治为主,亦或是重新探寻一条适合当今中国的“德刑兼备”之道,各路志士仁人却争论不休。为华夏中国安身立命与长治久安计,实有必要对传统治道的传承与实践加以认真检讨。因此,我们总结以下设题方向,以供各位参考:

1.传统治道思想的产生与流变过程;

2.儒家治道与法家治道的纷争与统合;

3.中国传统治道的理性与经验;

4.儒家治道的内在精神与逻辑自洽;

5.西方冲击下儒家治道的消解与继承;

6.儒家治道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7.儒家视域下当代中国治道的重建;

8.以德治国与传统治道的现代性转向;

9.儒家视阈下的中国现代法律秩序;

我们深信该主题下的具体问题、思路和进路还有许多。鉴于您在相关领域的精深研究,我们诚挚邀请您为《原道》第29辑的“儒家视域下中国传统治道的传承与实践”专题研讨撰稿。

来稿可在本主题下自由选择具体问题和论述路径,不限于上述提示的相关层面,规范注释(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要求),字数以1.5万字为宜,截稿日期为2015年12月底。本辑拟于2016年3月底在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届时将奉寄样刊与薄酬。

约稿请统一投寄专题主持人:陆娓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邮箱:luwei000504@163.com。

《原道》辑刊编委会

2015年9月5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