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事系列——小学

lindashaosy 2021年12月1日原创文章评论198 阅读2287字

80年代末东北农村的小学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都是故事,当年身临其境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周边都是这个样子,后来跳出那个圈子读大学以后,同班的同学们一起回忆的时候才发现,确实80年代末,不是所有农村的小学都是我们那个样子的。

记得我上小学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自己做什么,而是父亲到处搜罗一些木头,然后用木头做板凳,这个板凳是上学的时候必须带的,学校里只有简易的不知道是什么木头做的木头桌子,大粗的纹理,粗到你上学一天,回来手肘地方的衣服袖子都被刮的起毛,简易的四条腿,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桌子才开始有桌斗儿,比我高年级的同学的桌子连桌斗都没有,然后这坐着的凳子是要学生自己提供的,所以就出现了父亲到处找木头做板凳的情景,那个时候有技术的家长,可以做出一把带靠背的椅子出来,技术不好的家长只能尝试着做个四条腿带一个面的就很不错了,有的时候腿还不一样长,坐起来靠孩子自己调整平整,这个角垫个木片,那个脚垫块胶皮的,不会调整的就只能按照凳子的瘸腿的样子坐着就是了,那个时候农村每家都有几个孩子,谁在乎你的坐姿是不是影响发育或者影响你的视力啊,有的用就不错了。

父亲算是手巧的那种,给我们做板凳的时候,他把面处理的很光滑,四条腿还做了凹进去的那种造型,高低一样,然后腿和腿之间还有横的支撑,打磨完以后还给刷了亮油,尽管没有做成带靠背的,但是这个木头凳子在班级里也是很值得骄傲的了,上学靠脚,学校离家里大概一公里左右,一年级的小姑娘是拿不到那个板凳的,所以开学的时候由父亲给送过去,然后一坐就是一个学期,放假了,父亲再去学校把板凳给搬回来,等待再次开学再拿回去用。

上学搬板凳成了那个年代小学的特有标志,大概持续到了我小学毕业,小学毕业那年我后面的学弟学妹们就不用再自己从家里搬板凳了,学校配备了齐全的课桌椅。

除了自带板凳这个时代特色以外,还有就是拔草和冬天自带取暖柴禾了。

我们的小学秋季开学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拔草,学校不像现在有橡胶跑道,有水泥地面什么的,那个时候一律都是原汁原味的沙土地,泥土地,连教室里面都是,所以经过一个暑假,整个学校都恢复了大自然的生机,杂草丛生,乌乌秧秧的,一年级秋季开学的时候,那草比我都高,开学的时候都是各个班级领回任务,然后集中多长时间搞定,人多力量大,农村的孩子,几岁在家里就开始干农活做家务的,所以拔草这件事情大家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太阳晒着暖烘烘的,可以自由的说话,叽叽喳喳的还都挺积极,很少有偷懒或者耍小心眼不干活的同学的,男孩子们有力气拔那些根深蒂固的,女孩子们拔那些相对嫩青的没有太扎根的,有的好强的女同学,还同男同学比赛拔那些根深蒂固的,然后还暗地里班级同班级比赛,哪个班级先完成,哪个班级就会欢呼雀跃,蹦得老高唱着歌曲就收工了,那场面很是火热。

转眼冬季一到,那个年代的小学都是土炉子,学校的煤是有限供应的,所以引炉子的柴禾是要学生来拿的,一般都是学校在秋收过后统一时间,大家去农民的地里面捡柴禾给学校,然后每个学生交柴禾都是有任务量的,有的捡的不够只能从自己家的柴禾里面给学校拿,学校的柴禾垛是很大的,这些柴禾是给学校的门卫大爷烧炕和办公室生炉子用的,各个班级的用来生炉子的柴禾都是值日生自带,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对于没有山没有水没有煤矿的东北农村来说,柴禾也是珍贵的资源,学校的任务量也不是很容易完成的,因为每家每户都需要大量的柴禾来度过整个冬天,所以捡柴禾这件事情也是算是相当有分量的任务,每年秋收以后,哪还像现在农村的柴禾没人要,处理起来都费劲啊,那个时候秋收一过,农民的地面很快就会光秃秃的,一个柴禾叶都很难见到,早都被收走了,然后就是树林里面从来没有见过堆积的树叶和树枝,都已经被扫的光秃秃的亮亮的漏出地皮的,看到只有石子儿之类的,早都被勤劳的人们弄回自家的柴禾垛里面了,所以冬天交柴禾给学校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大学以后同宿舍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然后聊起自己的小学,城里长大的,即使是东北的也不会有这些特色,南方长大的即使是农村也没有这些经历,说到底还是由经济的发展决定的这些特色,因为自己生活在一个经济很不发达的地方,又是不发达地方的农村,经济就更不用说了,可能大概我上了中学以后,大概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后才慢慢的有所改观。

现在同自己的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让他们珍惜现在的一切,孩子都很不理解,对于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就不懂那是怎么一回事儿,他总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带椅子?为什么要自己去拔草?为什么要捡柴禾?因为他们的课桌椅都是可以调节的,可以保证你正确的坐姿,他们的操场都是橡胶的,通道是水泥或者沥青的没有草可拔,就算是拔也是教职人员来做,生怕让学生去干点什么,然后把谁家孩子给磕碰了,他们的暖气都是集中供暖的,他根本就不知道那暖气是怎么来的,反正什么都不用干,教室里就很暖和。你说的时候他问,你解答,他也简单的点点头,但是你明显的可以看出他最多给你当一个笑话听的,因为没有切身体会,他也不会有太多的感慨。

这也许就是时代的特征吧,但是可以看得出时代是在向前发展向好发展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也许没有必要再让孩子们去经历或者去体会,因为时代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了,那个时代就又变成了烙印,烙印在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心里面,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新一代的人就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时代去前行吧,偶尔想起父母说起的故事,多少年以后相信他们也会有属于他们自己时代的故事给自己的下一代去听。也许那个时候的故事已经没有了柴米油盐,更多的是汽车、游戏、智能?还是让时代去见证吧。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