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记忆里,雨天是必不可少的。
自古以来,形容雨天的词语有很多,诸如濛濛、滂沱、磅礴、倾盆、如注、如磐…等等,映衬着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特点。宋代大文豪苏轼曾经写过一篇《喜雨亭记》,说的正是春季久旱不雨,及雨时至,官吏百姓欢喜若狂的场景。韩愈所言“春雨贵如油”者,也暗合了《水浒传》里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对于农耕大国的中国而言,雨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除了农业上的实用性,雨天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也增添了许多情趣。
霁雨天迥,平林烟暝。对江南水乡之人而言,这句话的内涵尤为丰富。“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说的正是这种意境。诗人戴望舒的传奇名作里,也描写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人,彳亍地走在一条石阶的雨巷里。对惯于用意象来拓展思维空间的文人墨客们而言,这个神秘雨中女子的出现,深深地吸引着他们。雨天的到来,带来的乐趣其实更多。若能徒步山阶,看林深云浮,涓溪曲流,听风呼鸟鸣,万籁笙竽。古人所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之地,从流飘荡,任意西东,也定能和古人一样窥谷忘返,望峰息心。若是隐居山林,雨中品茗,顿感无限情趣。连贵为皇帝的乾隆也有这样的雅兴,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将世间繁琐之事搁置一旁,掫一把山茶,汲一壶山泉,恰到好处的火候,去感受汤汁中蕴藏着的土壤的灵气,没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了。然而,久居北方的人,谈及雨天的味道却是确不可知的。当然,讨厌雨天的人也有。对于出行的人而言,雨天的到来多少会增添不便。可我想,还是喜欢雨天的人居多吧。
童年时,我对雨天的喜好倒没有现在这样强烈。如今,生活在北京,这个雨水相对缺乏的城市里,反而渐渐地怀恋起故乡的雨。无论是故乡的山水回绕,还是故乡的方塘四曲;不论是故乡的花开溪径,还是故乡的叶落荒郊。如今,想起这些都让我的思绪彭湃起来。
六安,也叫皋城,据传是上古时期皋繇的封地,作为舜的重要辅臣之一,禹帝在他死后将如今的六安这片地封给了他的后人。到西汉时,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将此命名为“六安”。六安,正处于长江、淮河之间,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尤其在夏季,暴雨、阵雨频繁上演。这块相对贫乏的土地,雨天的到来,它的意义非凡,给当地的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秋雨凄凄,夏雨骤至,躺在床上听雨,站在高处观雨,撑着阳伞行雨,如今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梅雨时节,雨天不期而至。
若是清晨,一场短雨过后,顺着那雨后的气息,就能在微风的轻柔中,感到一阵清凉。近处的池塘上,薄雾缓缓地徜徉,此刻的池塘若羞涩的姑娘般,静默无声。不远处竹林里,小鸟也有了动静,嘤嘤成韵。残留的雨滴,在晨曦中晶莹闪光。这个时节的稻谷还很翠绿,随着视野在晨风中像是看到了一片碧波海洋。不一会,几处犬吠声起,打乱了周遭的宁静,一天的忙碌也开始了。
若是下午,一场快雨的到来,感受更深。中午的阳光足够炙热,热乎乎的风中偶尔能嗅到田野气息。闷热的天气里,人们期待着一场大雨,期待着大雨时至,及时而痛快的降暑功效。三点左右,狂风阵阵,尘土卷扬,这就是大雨将至的信号。此刻,人们匆忙地收起衣物,关上窗户的响声,一嗓子唤回孩子的功力,都是夏雨将要到来的预兆。而后,天色阴暗,空气湿润,一声电掣雷鸣,大雨倾盆而至。阵雨过后,四周又恢复了明亮,而周遭又极为空旷,有流水的声音,夹杂着几只鹅鸭的叫声。我没法走出门去,只好来到阳台上观察雨后的景象。浑浊的雨水急冲着流向沟渠,流水击石,泠泠作响,地上铺满了被风雨打落的树叶。也有被淋湿的行人,一点一滴地凸显在路面上。
即便是年少,这个时刻对我而言,美妙极了。一个人,这样地静静打量着周遭,欣赏着大雨的杰作,而我却不能走出去,设想着远处的人在做着什么,天空的远处是什么样的世界。如今,我在这个城市里,似乎找到了答案,然而却怀恋起这段岁月,和那些渐渐模糊的印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词作,印证着雨天的另一种意味。在人类的生命历程里,雨天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是大自然对人类生命的一种考验。因而,雨的滋味,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段而言,它的内涵不尽相同。饱经风雨,暗示着雨天对人生的影响极其深刻。在经历磨难的时刻,雨天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画面。美国诗人 H﹒W﹒朗费罗的一首《雨天》(The Rainy Day)的诗作,
正有此意。诗歌这样开始:
The day is cold, and dark, and dreary;
It rains, and the wind is never weary;
The vine still clings to the moldering wall,
But at every gust the dead leaves fall,
And the day is dark and dreary.
“天色暗淡,心情渐沉,风带雨来,击打在颓圮的墙上,葡萄藤依旧紧
紧地抓住泥墙,一阵风来,便将它吹的精干。”在感应生命的思路上,人类
是一致的。此刻,诗人触景生情,他又这样写道:
My life is cold, and dark, and dreary;
It rains, and the wind is never weary;
My thoughts still cling to the moldering past,
But the hopes of youth fall thick in the blast,
And the days are dark and dreary.
“我的一生就和这雨天一样,黯淡而沉闷,我的诸多努力也和这葡萄藤
一样,徒然无功。”面对人生,诗人不想屈服,更不愿意读到它的后人徒增
悲伤,他这样结尾:
Be still, sad heart! and cease repining;
Behind the clouds is the sun still shining;
Thy fate is the common fate of all,
Into each life some rain must fall,
Some days must be dark and dreary.
“坚强一点,我的心,停止抱怨吧。乌云遮挡不住阳光,众生的命运其
实都一样,只有经历了磨难,你才能懂得生命的味道”。
我不知道,读完这首诗,你是否和我一样对这位诗人肃然起敬。经历更多的人生之后,我也不知道,雨天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有无变化。随着时间的推演,雨天给人们的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景色,也不仅仅是生活,抑或好处与弊端,雨天带给我们的,反而更多,更饱满,更深刻,更富韵味。读得《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这位宦途里几经波折的文人,似乎有着和朗费罗一样的诗人般的坚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铮:皆竹楼之所助也。”作者站在贬所自建的楼阁里,眺望山色,显然,读不出一丝失落与黯然,这种心境颇与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相似。在人生的厄途面前,他们所呈现出的正是人类不屈与顽强的一面。我想,他们也一定读懂了雨天的味道,也读得了生命的真谛。北方的少雨,如今让我再也无法抵挡故土的呼唤,我时常怀恋起故乡的雨天。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