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0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22日读后感评论70 阅读1333字

纵观共和国历史,建国以来围绕着权力斗争的运动一个接一个,“土地改革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直至1966年进入权力斗争的高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整整一代人,他们被迫放弃了学业,不顾正常的伦理道德,甚至六亲不认地投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最终结果两败俱伤,老一辈革命者终于掌权终止了“阶级斗争”,进入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新时代。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所谓对民开放的信访机构,不仅不解决百姓实际问题形同虚设,还有意设计信访处低矮的窗口,让信访者蹲站不是,迫使你长话短说敷衍来访者,这种做法亘古罕见。百姓反映社会不合理现象根本得不到合理解决,整个社会在一再强调维稳的前提下看似正常,实际充满贫富不公暗藏隐患,剧中“一一六事件”就是典型的黑势力与被骗民众的冲突事件。

一部电视剧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让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剧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官多大是大啊?钱多少是多?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过去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这是多么崇高的信仰,陈岩石的革命回忆给高级干部上了很好的一课!是给当今官员最好的提示,和平发展时期党员依然要保持最高境界的信仰,什么做人的底线只是普通人的雷池,剧中的高级官员总以做人的底线说事,可见他们的政治境界已经低落了多少个台阶了?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是改革开放时期较为典型的官员,他根本不在乎人民,他只在乎自己,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出让上级满意的成绩,以此继续更进一步。在处理大风厂股权与拆厂房问题上,明显以政代法凌驾于法律之上,险些酿成大祸。省纪委书记田国富深知李达康这样的干部必须有监督机构来监督,于是就派正直的,敢作敢为的吕州市委书记易学习充当京州纪委书记,以此互相监督谨防犯错。那么这样的纪检制度是否真正有效控制权大于法呢?

电视剧最后李达康与易学习的对话令人深思……

李达康痛心疾首:“老易啊老易!你怎么这么偏执呢?你说的都没错,但京州并不是只有一个反腐倡廉工作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八百八十三万人民要生存,要发展,要就业,要吃饭,要平安,我都是第一责任人!老易,你知道吗?今年我市GDP陡降近三个点,制造业本步维艰,那四个远程观望的投资商不仅涉及几百亿的投资,还涉及近十万人的就业啊!”

易学习放下筷子:“我这纪委书记上任才几天啊,不到十天吧?连五套班子里的人都没认全,办公室的椅子都还没坐热昵,就这么影响京州经济发展了吗?”

以上对话出现了这样的对峙结果,同级监督能解决权力控制法律的现实问题吗?就算有勤勉奉公的纪检干部,也难以监督李达康这种一把手,这种一把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他们位高权重,长期以来习惯了权力的任性……

最后我们引用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段话:“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那就是百姓渴望政府官员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事。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