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契生活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9日读后感评论181 阅读2470字

《团契生活》是潘霍华(1906-1945)在纳粹主义横扫德国每一个阶层期间,与一群依旧坚持委身基督的逆行者,在芬根瓦神学院一起学习和生活而激荡出来的作品。

首次与这本距今超过半个世纪的经典对话,对如今仍在过团契生活的我有何影响?首先它带给我的是些许痛苦,痛苦于书中所呈现的贴近圣经价值观的团契生活,让我意识到自己不得不经历反思并做出改变。其次是满心的庆幸,庆幸潘霍华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堆积已久的问题,并在破碎我对团契的错误期待后,带领我深入团契之美。

一.什么是团契?

潘霍华将团契定义为“透过耶稣基督,并在耶稣基督里面那一种甜美和和谐的生活。”这意味着团契并非借由人的能力形成的可有可无的团体。团契乃是上帝透过耶稣基督赐给我们的极大恩典。基督徒团契藉由一群被神称义的信徒组成,信徒之所以被称为义得以享受属神的团契生活,乃是出于我们个人在基督十架底下所领受的恩典。因此“基督为我们行了大事,这是我们的团契成为可能的唯一基础。”

当谈到信徒在地上得以拥有有型团契时,潘霍华再次提醒我们这乃出于神的恩典:“在基督之死和末日这段期间,信徒得以一起生活在有形的团契中,乃只是出于恩典,预先尝到末后之事罢了。教会在这个世界上得以有形有体地分享上帝的道和圣礼,正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其实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能尝到这份福气。比方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孤独者、在外邦人当中传佳美信息的人,都得独自生活。”

潘霍华与神学生在丹麦法诺岛附近的沙滩上,1934年

潘霍华对团契的定义也让我们看见:团契生活之所以是一种甜美和和谐的生活,乃是因为在基督里。信徒在团契中必然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张力,这些张力唯有在基督里才能真正消弭。“信徒惟独透过耶稣基督才能到别的信徒那里去。”我们能在团契中彼此相爱、互相服侍、合而为一,乃是因为基督祂自己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和睦。

二.团契不是属人的理想,乃是属上帝的实在

潘霍华称团契是属上帝的实在,而非属人的理想。信徒不是以“我要、我觉得”的方式来践行团契生活,乃是要将建造团契的蓝图归还至上帝手中。对于那些对团契生活充满期待的信徒来讲,这番提醒可谓是晨钟暮鼓。

当信徒没有将自己对团契期待转化为对上帝和弟兄姐妹的服侍时,便容易成为团契中的要求者——有形无形地要求上帝、别人、自己共同塑造一个我所期待的团契。然而我们永远无法以要求者的身份在团契里,要求上帝、别人和自己共同塑造一个理想团契。为此潘霍华严厉地指出:“凡爱自己对团契的梦想多于团契本身的,无论其想法多么体贴、多么诚实、多么认真、多么自我牺牲,都是在破坏那个团契。”

三.操练“独处”和“共处”

提到“独处”和“共处”时,我们想到的或许是:基督徒应该如何在个人的独处与团契生活之间寻找平衡。潘霍华则从信徒蒙召的本质道出基督徒操练“独处”与“共处”的共融性:基督徒被呼召时,乃是要单独站在神的面前、没有人能代替你背起你的十字架、代替你争战和祷告,你必须单独向上帝交账。同时,信徒蒙召乃是在群体当中,信徒要在信仰群体中背起十字架、争战和祷告。正如路德所言:“我若死了,我也不会单独在死亡当中;我若受苦,他们(教会)也和我一同受苦。”

因此基督徒“独处”和“共处”的操练是连结在一起的。“只有在团契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学习独处,也只有在独处中我们才能真正学习团契。”所以“凡不能独处的,就当小心团契生活,凡不能在团契中生活的,就当小心独处。”

在潘霍华眼中信徒操练“独处”既是为着自己的缘故,也是为着团契的缘故。一方面我们在独处时,需要通过反复默想圣经和祷告,静默等候与主的道相遇。主的道既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便懂得如何替自己祈求,如何与世界相处。另一方面在独处时,我们应当藉由代祷的操练,来逃离自我为中心的试探,提醒自己:我们被造与蒙召乃是要活在关系之中。

当弟兄姐妹的关系处在张力中时,我们尤为需要透过代祷将他者带到上帝的面前,以此认识到自己和对方皆是需要在基督十字架底下蒙怜悯的罪人。潘霍华认为信徒之间的代祷对维持健康的团契生活极为重要:“代祷带领我们来到信徒共同生活的脉搏所在。信徒的团契之得以存活,有赖于彼此的代祷。”

四.反思

默想书中的内容,深感其中的教导和操练对这个高效而务实的时代来讲是陌生的。在这个时代里,我们习惯了赶那班标着“特快”的列车,怀抱着以“二倍速”阅尽这个世界的期待,也在“不留余地”的日程安排中自我满足。但也正是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逐渐淡抹了我们曾经视为珍贵、看为真实的属灵经历和记忆。

当社交媒体成为了我们“日用的饮食”,各样的综艺和娱乐成为了我们用来解决无聊、空虚、和破碎生命的“福音”时,我们看似坚强地养成了一些“自我疗伤”的习惯,却也在虚假的真实感中忘却了自己真正的需要:瞻仰基督的荣美。

我们如同2600多年前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我们同在“巴比伦上大学”、同受异教文化的冲击、也同样面临着被“改名”的危险。在并无二致的处境下,但以理曾经在神面前的立志、曾经十年如一日的祷告、曾经在时代潮流下逆行的团契生活,无不提醒着我们如今操练敬虔和委身团契的重要性。

如果问:今天同样在“巴比伦上大学”的我们可以在神面前有何种立志?我想我们应当立志藉由委身团契来委身基督。我应当在一个以“基督恩典”为语境的团契里,彼此细数神的恩典,透过现实世界看见一个更为真实的、上帝掌权的世界;我们应当在一个以“基督之爱”彼此接纳的团契里,通过彼此代祷、劝勉和担当,见证上帝改变生命的奇迹;我们也应当在一个以“基督再来”为盼望的团契里,一同践行“入世而不属世”的生活,一同在基督里为我们最深的渴望寻得安息。

保罗曾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如此劝勉当时的信徒:“最后,弟兄姊妹,既然你们领受了我们的教导,知道怎样行才能讨上帝的喜悦,如你们现在所行的,我们靠着主耶稣恳求、劝勉你们要更加努力。”(当代译本)这节经文同样勉励和提醒我们:既已藉由《团契生活》发现了透过耶稣基督并在耶稣基督里的团契之美,就当更加努力地委身团契、更加努力地活在主对于团契的心意之中。唯有在真实的团契里面,我们才能体验上帝一切的丰富。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