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9日读后感评论111 阅读1381字

尤·奈斯博的《雪人》我久闻盛名却一直没有看过,这次努把力一口气读完,真的感觉酣畅淋漓,心情十分舒畅的同时又若有所思。这次我一定要随手写点读后感下来,不然下次想起来又是忘得精光。

这本书布局非常精妙,环环相扣,有太多地方当时读起来平平无奇,之后却发现是精巧的悬念和细节。当一切谜底揭开后,如果能再读一遍,细细品味每一个精妙之处,这种阅读体验一定超棒的!

从时间来看,出现在书中的时间跨度主要有三个,第一章出现的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五日,妈妈莎拉·齐纳兰开车带着孩子在雪天和人偷情;第二章是现在的时间点,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日,哈利·霍勒警监的亮相以及第一起雪人案子的慢慢发生;之后到第五章的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葛德·拉夫妥在抓捕雪人时遭遇滑铁卢。

这三个时间点明显是有关联的,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五日是孩子马地压·路海森第一次直面自己母亲的偷情,原来自己身上没有乳房的病症是遗传自母亲的偷情者,是雷诺氏症候群和硬皮病导致的。在这个初雪的日子,他堆了一个雪人,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年轻医师马地压·路海森开始按照计划,动手杀害了他认为是淫妇的莱拉·奥森。这是他在遇到了患者葛德·拉夫妥警官后,萌生出的疯狂的要实现完美谋杀案的念头。他不仅杀害了莱拉,还杀掉了知道他存在的莱拉的朋友欧妮·黑德兰,杀掉了已经发现他踪迹的警官葛德·拉夫妥,并将杀死拉夫妥的体验看成是自己谋杀美学的最完美的案例。

以至于到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日这段时间内,马地压·路海森一边利用同学兼同事伊达·费列森来建立关于女人及其她们“搭错船”的孩子的小档案,以此寻找下手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偶尔发现了哈利·霍勒警监和葛德·拉夫妥警官身上有类似的随便和愤怒,而他的前女友萝凯,她的小孩欧雷克的亲生父亲却另有其人。因此他使计摇身一变成为萝凯现男友的马地压·路海森,将哈利·霍勒、萝凯全部纳入自己最后的旷世巨作当中,希望以这一巨作来向生命致敬。

而从结构上来看,《雪人》同样精彩。侦探悬疑小说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剥茧抽丝,一点点发现线索和疑点,慢慢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雪人》做得尤为出色,读者跟着哈利,将怀疑的目光,从伊达·费列森,转到菲利普·贝克,再转到亚非·史德普,最后落到马地压·路海森身上。

伊达·费列森是马地压·路海森在同一所大学——卑尔根大学读医科专业时的同学,是毕业后在同一家诊所任职的同事,还是他女人及其她们孩子的小档案的来源者。是非常顺手的替罪羊。

菲利普·贝克是受害者碧蒂·贝克的丈夫,在妻子失踪后发现妻子有一本记录何时何地与何人偷情的笔记本,愤而去将这事实告诉偷情者的妻子。是被背叛的丈夫。

亚非·史德普是热衷和不同女人上床的名人,也是受害者碧蒂·贝克和希薇娅·欧德森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脱不开关系的替罪羊二号。

而马地压·路海森,聪明却无情,疯狂又冷酷。这类连环杀手一般都是高智商者,患有一定的人格障碍,具有仪式性和残忍性。在每年初雪落下那天,他一定会堆起雪人然后残忍杀人。

这四个人当中,最让我感慨的是伊达·费列森,不聪明却爱炫耀,喜欢往上流社会挤,马地压曾称他为“社交垃圾鱼”,人们和他交往却又看不起他,母亲只关心尊严和脸面,这样一个人看起来多可悲,好像毫无内在,只为了名利而活。可这样的人,却每周两次来为黑人妓女免费看病。人就是这么奇怪,美好和邪恶的品质杂糅在一起,多奇怪呀!(半月)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