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76 阅读1626字

斯诺在当年的中央苏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采访之后,她将这个当时不为世界所知的世外之地进行层层剖析,以她的眼界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并试图将他们真实的还原,并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这就是这本西行漫记的起源。

斯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穷困潦倒,万千围困,寄生虫,和疟疾横行,缺衣少食的中央苏区,到底是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着当时中国的顶尖人才甘冒掉脑袋的风险,源源不断的汇入苏区并加入共产党,去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不止是斯诺的疑问,也是当时世界所有观察家和评论家心中最大的疑问!

从红军和苏区的创立说起,事实上,和我们所想的相反,共党的历史上并非没有或极少叛徒,在红军的创立过程中叛徒是非常之多的,比如萧瑜,易培基,陈公博等人。他们都曾是毛泽东的师友,曾有过共同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也包括后来从国民党军中投共后来又反叛的红军高级将领等,在整个共党的奋斗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叛徒”涌现。

还原当时的中国社会实景,我们便很容易理解这些“叛徒”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遵循了他们的本心所做出的选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便算不上叛徒了。细分下来他们也仅仅只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虽然在历史上埋下了骂名,但于他们个人而言,也算不得错误。我们现在的人在了解当时的困苦之前,是没有资格去指责他们的行为和选择的。

那个时期的中国百姓,绝不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性病,疟疾等流行病随处蔓延,就连毛泽东也在开会的时候解开裤子抓虱子,这样的生活方式是连当前中国的乞丐的生活方式也比不上的。那些满头流脓的百姓,若非大勇大仁的人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现代的很多人哪怕与那些所谓的“叛徒”,相比,在人格和意志上都是远远不如的。至少,那些叛徒也曾是为了理想而努力实践的勇士,只是那种非人所能忍受的环境,的确是需要异常庞大的意志和理想才能支撑的。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让当年的共党在精神上更为纯粹,在灵魂上更为安宁。

斯诺记载,起初,由于国民党和外媒的宣传,他本以为苏区都是些激进分子,并做好了为此付出生命的准备。然而当他到达苏区之后,她本以为的激进分子毛泽东谈吐却是那么的优雅和从容。他发现苏区有这样的现象,第一是喜欢唱歌。那并不是某一种经过包装和演绎的歌曲,就是每个人随时随地的就会不自觉的哼唱。并带起周围人的欢唱,那可能是某种民歌,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即兴的演唱,但这种歌唱毫无疑问具有灵魂的穿透力。第二,就是每个人那极其强大的自尊。苏区的一个小孩子曾对斯诺说到“他的红军”。是的,是他的红军!而不是他们红军。

所以,由于这种灵魂上的安宁和自信。苏区的每一个人都散发出生命的阳光。他们感染了斯诺,并将这种阳光的精神透过历史传承下来。

在哪个中国社会糜烂不堪的时代,苏区的人民却在主动的学习,努力的生产,并革除一切恶习。苏区就如同初初诞生的婴儿,它的一切都那么纯粹和干净。它的啼哭都让人觉得是悦耳的天籁。它所代表的,是新生命的穿透力,和生命它本身对自己的渴望。苏区是过去三百年,乃至几千年中国社会所孕育出来的新生命,这也就解释了苏区真正吸引人的原因——即灵魂的吸引力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抛弃那些世间的物欲去追求内心的安宁,这对每一个灵魂纯粹的人都具备着十分强大的吸引力,所以它如同朝圣一般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投身这场伟大的创举。

苏区的每一个人都是忘我的,他们不记得自己参与红军之前的任何事情。他们的谈吐都是与红军有关的,他们的生命早已融入了团体的生命。就如同你身上的白细胞会为保护你的身体而努力战斗一般。这就是当年的苏区军民能忘我的进行战斗的原因!他们可以抱着炸弹与任何人同归于尽!

联系到当今之世,其实,那些有志于创业的人无异于当年那些献身于革命的人。只是在极端的痛苦和简陋的环境摧残下,必然是有人经受不住考验的。这种需要极强意志力和忘我的奋斗精神的生活方式,也必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的。

对于强大的灵魂来说,肉体上的快感是微不足道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