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74 阅读1642字

“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

开篇,卢梭的这句澎湃有力的序言就让我对书中内容期待不已,我不禁去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力量,影响了人类历史将近三百多年呢?

初读数页,它却让我有了要不要继续读下去的想法,或许至今我认为它依旧是晦涩难懂的。幽默地讲,《社会契约论》确实不适合做一本睡前读物,需要反复推敲,耐心思考,才能体会到卢梭的心声。拜读全篇之后,我被卢梭那种紧密递进的逻辑思维而吸引,始终围绕公民、主权者、政府三者关系展开。从原始社会开始,论及人的基本权利,建立社会公约形成人民主权,建立政府,讨论政府的模式。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或许是全书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很有特色的观点之一。他认为政治权威在自然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契约来维持秩序。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那么,我们生而为人,哪怕是维护权利也是在既定的规则之下,是否已经默认放弃了自己的部分权利呢?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公约成为一个整体,组成拥有公权力的政府,而当政府越权或行为不当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人生来自由,是因为人生来拥有权利。卢梭这样解释社会公约:“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全部力量置于公意的指导之下,而且把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接纳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社会公约是本书最重要的基础。首先,公意是什么?缔结公约的每个成员都是理性的个人,拥有独立的意志,所有人的意志的并集是“众意”,而交集则是“公意”,这意味着公意是全体公民都能达成一致的共同意志。在公意的指导之下,人们组成一个共同体,让渡出一部分自由,而服从共同体要求的规范。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形成了共同体,称之为主权者,主权者拥有立法权,通过法律规范社会关系,而好的法律应该基于它的应用对象,即人民。根据人民品性的不同,应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总地来说,包括:规范主权者与公民关系,规范公民之间的关系,惩罚违背公意的敌人,以及风俗、习惯、舆论等方面。

《社会契约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模型,并在最恰当的历史进程之中满足了革命的理论诉求,在日后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之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在全球实现了其主张。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的激进派超越了客观现实的民主带来的后果却是拿破仑的独裁。这也就给激进民主的社会契约论者一次教训:民主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不是靠一次革命一场改革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实现的,它必然受到历史现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民只有在遵循自然、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主观意识达到相应的民主觉悟,实现与历史进程相适应的民主。

现在看来,《社会契约论》毁誉参半,需要我们正确地、理性地看待。其本身有讹误的地方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社会契约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难免出现偏激不合理的论调。但瑕不掩瑜,卢梭的先进理论在后世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继承与发扬,我相信十九世纪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甚至是马克思都从卢梭这里吸取了大量民主思想的养分。尤其在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民主中是必须借鉴“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的。

从世界革命历史来看,几乎从来不会出现什么所有人在一起订立一个什么社会约定的情况。再者,卢梭在第三卷,极力反对任何小团体,党派,在他眼中任何小团体都是有害的,但这却与今天世界各国的党制大相径庭。

《社会契约论》开篇即说到的“自由”的“枷锁”法律,正如卢梭说想,法律真的应该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一直以来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的,它应该是自由的基石与保障,因为人民“惟有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民主与自由的精神,我想这正是《社会契约论》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性光芒所在。虽然卢梭的人生经历与其著作中的矛盾令他毁誉参半,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成为十八世纪世界革命的导师的身份。(林鑫龙)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