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52 阅读747字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发现过一块像人样。”读着这句话,不禁发笑。为了找人形何首乌而把泥墙弄坏,儿童的天真扑面而来。

在《朝花夕拾》里,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却又无奈的孩子:在百草园里看蟋蟀,和好朋友一起抓鸟……在童年鲁迅的眼中,过庙会则是一大盛事儿。

正当我满心欢喜的准备随着童年鲁迅看他笔下的庙会时,鲁迅的父亲却忽然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我的心,似乎也凉了一大截,“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仿佛秋天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鲁迅父亲的行为,让我不解:为什么偏偏要在这时候来背书呢?以至于背好书,再看会,兴致早已流失。

文中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百草园,但是,也有许多令人气愤,气得让我颇想要穿过书页去打破封建思想的事儿。

譬如《父亲的病》。鲁迅先生在文中写到的“经霜三年的甘蔗”,一看,一个故弄玄虚的庸医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最后不好意思了,便拍拍屁股走人。

陈莲河这位先生呢,却比上一医生还不靠谱!“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做药引的还要贞节,我见未所见,闻未所闻。还有更加令人无语的“败鼓皮丸”。倘若蟋蟀做药引,还能勉强理解,可这用打破的鼓皮——做的丸,可就让人觉得荒唐透顶了。况且,还无耻的说“价钱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发笑的同时,也深深的同情鲁迅的父亲——和千千万万被庸医耽误的病人们!正是这,促使鲁迅学医。

但社会的动荡可不会放过鲁迅先生:穷困潦倒的范爱农;荒谬又毁灭人性的所谓“孝道”;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又使鲁迅“弃医从文”。表面上,似乎在写一件件事儿,但含沙射影的,作者批判的是旧社会的黑暗。

既有温馨的童年,又有辛辣的讽刺。正是这种“双重性”,让《朝花夕拾》读来更耐人寻味。(徐施宸)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