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书笔记范文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153 阅读1586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每个老师的美好愿望。而在分数,升学压力面前,老师如何取舍,这是很多老师成长必须经历的成长。如何取舍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中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童心未泯

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进入守望的那一刻,就是企业衰退的开始。对于老师,也是如此。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痴而忘返,当得知长得有点像芭蕉的“大树”就是语文课本里说的“旅行家树”时,竟高兴地扑上去,打量着,抚摸着,并合影留念。他说:“以后再讲《旅行家树》这一课时,便多了一份资源,多了一份情感。”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

二,情真意切

于老师说,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红领巾歪了,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这些方法、行为的背后都是“情”字在支撑。于老师说:“我从不认为我只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师,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总是千方百计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军营一日,身着迷彩服挎着冲锋枪照相;认识苹果,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邀请同桌合影留念……这些活动的细节会给学生留下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

三用影响和激励,促进儿童成长

教师拥有三大权利,管理权,示范权和权威权。显然,于老师用的是后两者,示范权和权威权--这是于老师最让学生佩服的地方。首先,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练字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练好每个字,不会善罢甘休。如:左,横短撇起笔高一些;右,横长,撇起笔稍低一些。班,中间的竖撇起笔高。奉,春字头的撇捺宁长勿短。凤,“又”要写得狭长,里面的空隙基本填满。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在教育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

总体来说,当我们既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能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到恰如其分的帮助。我们就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人生是树,语文是根。我知道,于老师已将知识、理论融入肌体与灵魂,并能转化为行为,并成为生命的自觉与自然。他的文化品格,他的学识修养,他对教育的态度,他对语文的情感,他对学生的关爱,就是一种“范本”。他的示范权让学生能更直观有效的学习;他的权威权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而他的“润物细无声”则让学生“亲其师信其导”。(Jakin)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