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观后感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58 阅读4580字

这段时间闲来无事,开启“刷屏”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主动推荐下,我又去刷了一遍《琅琊榜》。想起此前看完此剧,觉得这部剧是相当不错的,曾有想法写个剧评,那就借此机会,把这文章写了,了却心愿吧。

琅琊榜这部剧,可说的是这几年以来难得的好剧了,剧中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也塑造的十分丰满,演员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此剧最让我动心之处,在于剧中每个人物,不管是正反两派,从其个人的立场出发,其行为都有合理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但是最终,每个人都不得不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代价。

整部剧的根源,是一场十几年前的谋逆案,一个多疑的皇帝,一个品德高尚的皇长子,一个尾大不掉的将领,陷入到一场被设计好的圈套之中,最终皇帝处死了皇子,消灭了不听话的将领。十几年后,将领侥幸生还的儿子,开始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复仇之旅。

下面让我们从剧中的主要人物去做个分析。

一、皇帝

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虽然心性多疑,但依我看来,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皇帝。从以下几件事情上能看出来:

因为高官地主侵吞土地,就推行新国政,旨在减少官僚、大地主侵吞土地,以保障小农佃户的利益;

采用制衡之术,勉力维持了各方的权力平衡,防止统治秩序失衡而引发社会动荡;

勤勉为政,每天依制按时上朝,也不会耽于享乐,玩物丧志;

二、反派的夏江与谢侯爷

在剧中作为反派的夏江、谢侯爷,虽然有诬告忠良之举,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帮助皇帝铲除威胁皇权的心腹大患而已,其罪行充其量可算作“秦桧顶锅”,皇帝才是真正要消灭赤焰军与皇长子的人。这两个大反派实际上在剧中都为自己申辩过,他们诬陷皇长子、屠杀赤焰军,都是为了维护皇权。

剧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是皇帝指使这两人,去设计除去皇长子与赤焰军,但平心静气的想一下,两人实际上没有什么理由非得跟位高权重的皇子与将军闹矛盾。按照剧中的情节,谢侯爷是为了贪功领赏,夏江是为了保住悬镜司这个机构,但这两个理由并不成立。

首先,说谢侯爷为了贪功领赏,但谁不知道,要栽赃陷害太子与将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闹不好贪功不成,反而丢了身家性命,这是成功概率极小的赌命行为。而谢侯爷当时已经是娶到了莅阳长公主,是“皇亲国戚”,已然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了,有什么理由非得去做这样赌命贪功的行为呢?

至于夏江,就算是皇太子曾建言取消悬镜司,但是一来皇太子尚且年幼,不懂世故,且远未登上大位,这样的建言只能当做戏言。等到太子真的登上皇位,他未必会真的裁撤悬镜司。退一步说,即便是真的裁撤悬镜司,也会好生安置夏江这位为国效力的忠良。反正天下都是皇帝一家的,自己只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仔,有什么理由为了一个政府机构的存亡,去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同样不合情理。

所以这两位的行为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是奉皇帝之命去消灭赤焰军,并设计除去皇太子的,而且皇帝还为他们挑选了非常好的时机,就是在赤焰军与敌国主力军队血战力竭之际!因为皇帝担心,作为自己国家最强战队的赤焰军,一旦不能做到一击即中,彻底消灭,那可能的后果就是被赤焰军逼宫退位,别说手中的皇权,就是身家性命都不保。

三、皇帝为什么必须出掉赤焰军与祁王

皇帝之所以必须要除去赤焰军与皇太子,剧中也交代清楚了。当时赤焰军权势如日中天,凭借着自己的从龙之功,以及号称国家最强战队的兵权,说是功高盖主绝不为过。而皇太子则是功高盖主的将领的外甥,合着一家人把控了宫里宫外,焉能让皇帝不心惊!在剧里面,朝中大臣沈追有句话说得好:“不管祁王是不是真的反,关键是只要他想反就可以反!”这让皇帝如何容忍?自古以来皇权之争,多少父子反目,手足相残,这个故事也不过就是添一个例证罢了。

所以赤焰军一案,本质上是当朝皇帝的“削藩之举”,如果当时的林燮与祁王能够稍有警觉,面对皇权能保持一些基本的敬畏之心,行事作风能做合理的约束,何至于让皇帝忌讳如此,必须除之而后快呢。

梅长苏(林殊)

梅长苏(即林殊)是剧中的主角,可说的上是天纵英才,奇谋百出。就剧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此人的品性、智计都堪称完美,但是却有一个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剧中的梅长苏是一个将皇帝、权利、群臣都有着深刻认知的人,通过对这些社会规则的理解,一步一步设计将一位不得宠的皇子扶上了帝位。既然他对社会认识的如此透彻,作为曾经的赤焰军主帅林燮的儿子,赤焰军的副帅,为何十几年前不去劝解自己的父亲,不去为当时的皇长子萧景禹进言献策,让两者对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对皇帝的皇权加以尊重?非得等到皇帝因为皇权反目成仇,杀子灭忠之后,才去进行复仇呢?

假如这位林殊真的是智计无双之人,应该能够完全的看透,当初皇帝除掉赤焰军与皇长子背后的原因。历史上功高盖主,又能善终之人也不少。汉初就有萧何,为获得皇帝刘邦的信任,将自己的子孙都排到战场上,让皇帝随意差遣,实则是给皇帝充当人质;后来又不惜自污名声,以消除皇帝的顾虑。在我看来,萧何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因为他懂人性。他知道无论皇帝多么的英明神武,皇帝总归也是人,也有作为一个人的七情六欲。掌握皇权的人,既然身居至尊之位,就必然会防范他人对皇权的觊觎之心,此乃人之常情,世间定理。现实的社会并不是上古饶舜时期的禅让制,即便是饶舜时期的禅让制,我也发自内心的不相信,当时的禅让制就会是像世人传颂的那般公正无私,能够让人毫无避讳的让出手中的权利。

为什么当初的林殊没有及时的劝阻自己的父帅和祁王,等到他成为了梅长苏,却能将皇帝与朝局玩弄于股掌之中?我觉得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初的林殊年少轻狂,还未真正长大成熟,还是属于活在理想中的翩翩少年,毕竟当时的林殊才只有19岁啊,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等到他重返大梁,成为了梅长苏之时,经历了国恨家仇的洗礼,以及十几年时世的磨砺,他成长了,理解了社会的本质与内涵,从而能够做到从容不迫的在遵循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扶持靖王登上太子之位时,林殊一党实际上已经掌控了朝局,皇帝已然被完全架空,但是林殊并没有杀掉皇帝,只是要求皇帝重申赤焰一案。我想,这也许隐含着深层的含义:林殊没有对皇帝痛下杀手,并不是他对皇帝有什么柔善心肠,而是成熟起来的他明白,当初的惨案并不是皇帝一人之责。

谁是剧中悲剧最该负责之人?

琅琊榜是一出悲剧,这出悲剧谁该是主要的负责人?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我想大部分人肯定首先想到作为反派的夏江与谢侯爷。但是上文分析过了,这两位只不过是为了皇帝消除异己的背锅侠而已,实在谈不上负主要责任。

该是为了皇权不惜杀子灭忠的皇帝吗?或者我这么问,如果你是这位皇帝,你会不会这么做?我想大概会这么做吧,否则也不至于在历史书上,皇家惨案比比皆是。

那应该谁担责?

我觉得恰恰是赤焰军主帅林燮,与祁王萧景禹。

在剧中,这两位被塑造成了完美的忠臣孝子,事实上也能证明,林燮为了国家,带领自己的军队血拼敌国主力军队,以至于两败俱伤,可谓为国尽忠;为了兄弟情,几次三番帮助皇帝登上王位,可说义;至于萧景禹,虽然朝堂上屡屡顶撞自己的父皇,但从未试图谋反,甚至于自己具备谋反的能力,也甘愿饮下毒酒以死表忠心,可说的上孝。

但这两位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对皇权秩序的尊重与维护。面对皇帝,无论他多么宠信你,你都不能恃宠而骄,要永远记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只有皇帝才能是发号施令之人,他的权威不容挑战。而林燮和祁王,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个整天用天下人的名义顶撞自己的父皇。更要命的是,这两人竟然毫不避讳的公开结交,以至于赤焰军中都是“祁王府”的人。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绝对禁止太子与手握兵权的将领勾结的,一个当朝太子与一个当朝最有权势的统帅的结合,就是准备谋反篡位的前兆。在皇帝的眼中,无论林燮与祁王是否真的谋反,只要两人私下结交,甚至互相支持,这就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至于林燮与祁王是否真的谋反呢?或者说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吗?即便是他们二人不知道,难道府上就没有谋士给他们指点迷津吗,那他们为何还不警觉呢?

我认为大概率就是,这两人都是被封建儒教文化洗脑的“傻白甜”吧。他们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儒家思想的教义,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教义当成了真理,拒绝接纳谋士们对他们的谏言。林燮以为,只要他秉持忠君爱国思想,绝对不去谋反,那么皇帝就会是那个明察秋毫,知道他永远不会谋逆的明君。祁王则更加单纯可笑,真的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用到朝堂上,用到自己的父皇身上,以至于皇帝最后气急败坏的说:“这天下到底是我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这得是对自己的儿子多么的愤恨,才会说出来的话啊。

我们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不要让那些看上去道德高尚,毫无瑕疵的理想主义者登上皇位!这是我们能得到的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林燮与萧景禹这样的人,我认为最多只能担当地方小吏,他们一定会是尽职尽责、万人称颂的清官,造福一方百姓。但如果让他们担任高层领导,乃至于国家元首,那他们将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

你可能会问,他们二人没有成为国家领袖,尤其是祁王,并没有真的继承皇位,怎么就知道他当了皇帝,就会为害自己的国家?

如果对于【理想主义者、“圣母型”人格担任国家元首,会危害社会】这个结论有怀疑的人,请去看一下西汉末年的“王莽新政”,这里笔者不解释!

道德,永远只能用来约束自己,而不能用来推及他人。一个人可以建立高尚的品德,做出严格的自我约束,我也发自内心的对这样品格高尚的人表示尊敬。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元首来说,他必须明白,社会上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更加不能要求人人成为圣人。一个社会必须按照人性的原则进行设计,道德只能引导人们向善,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消除人性。

好色是一种人性,具备高尚道德的人也可以做到自我约束,让自己做到“不近女色”。但你不能要求社会上所有人都具备这种道德。如果所有人都不近女色,人类不就绝后了吗?贪吃也是人性,也有人能建立自己高尚的“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吃素,不杀生。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做到不贪吃,或者都去吃素。如果要求大家都不贪吃,结果就是人类都得饿死。

一个国家元首,他可以是个俗人,可以是个道德不那么高尚的人,但绝对不能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绝对不能是一个反人性的人。二战时期,德国的元首希特勒,是一个非常有道德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结果呢?多少生灵涂炭!相反,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可说的上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是一个典型的俗人,但是他具备人性,他理解世俗世界的规则,最终成为青史留名的著名政治家。

遗憾的是,具备高尚品德的理想主义者,往往都比较“轴”。在他们眼里,自己能做到的,其他人都能做到,或者其他人都应该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持身不正、其心可诛!”他们往往并不是把建设并维护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当做己任,而是将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为己任,甚至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而且能够对自己性命都不顾的人,通常也不在乎他人的生命,他们可以做到杀人如麻,还自以为那是无比正确,所以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一旦掌管国家权力,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们会动用国家机器、国家暴力,去彻底铲除阻挡他们实现理想的所有人,这样的社会必然就是人间炼狱。

行文最后,笔者用一句著名的话做结语:

最能把一个社会变成地狱的,恰恰是人们试图把它变成天堂!

所以,让我们真心祈祷,那些希望把社会变成天堂的人,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