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影心得体会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0日读后感评论92 阅读1476字

2020年10月23日,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刚好有一部主旋律大片要上映。作为业余影迷的我便约上不怎么喜欢战争片的她到影院一睹《金刚川》的风采,《金刚川》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金城战役大决战的背景之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去阐述一个不断修桥-炸桥-修桥的故事:

一支志愿军主力师奉命在金城战役决战前夕渡过金刚川,唯一的路线只有工兵临时搭建的木桥,为了阻止志愿军过桥,美军动用飞机和榴弹炮反复攻击,尽管故事的背景已经是战争临近结束的1953年夏季,可是美国依然牢牢掌握着朝鲜战场的制空权,为了摧毁金刚川上的木桥,美军运用了诸多手段,从B-26投掷普通航弹和延时航弹,到重型榴弹炮的远程炮击,再从F4U战斗机的扫射投弹到B-29轰炸机的燃烧弹攻击和地毯式轰炸。相比之下,志愿军的反制手段却少得可怜,最有力的反击也就是用"喀秋莎"火箭炮远程报销了美军的榴弹炮炮兵阵地,然而面对美军飞机的进攻,却只有2门备弹不足百发的37毫米高射炮。就这样,修了炸,炸了修,志愿军战士们先后7次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据统计,为了炸毁这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经过一昼夜的拉锯,桥梁屡断屡修,屹立不倒,最终保证主力部队顺利渡河,开赴前线,而穷尽手段的美军只能徒自哀叹。

影片的这种叙事方式被好多网友吐槽,认为该影片有一些重复镜头,只是刻意模仿《敦刻尔克》的叙事模式,导致最后成了邯郸学步。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这种叙事模式的,该影片和张艺谋的《英雄》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部影片都是从三种不同视角去讲述一个故事,就像我们看待一个立方体,当只看一个面时,它就是一个正方形。当我们位于立方体的斜上方45度视角时,才能真正的确认它就是一个正方体。影片的重叠部分就像正方体面与面之间的棱,起到连接和释疑的作用。使得整个战斗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都非常全面和立体,而且各个片段之间还相互印证,有助于帮助我们完整地了解每一个突发事件的细节缘由。

总之,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现的够热血、够悲壮、够惨烈!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除了双目失明作为幸存老兵加入旁白的战士小胡之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有的被榴弹炮的炮弹抛上半空,有的被航空炸弹的碎片撕裂射穿,有的被飞机的机关炮弹打得粉身碎骨,有的被水中的延时炸弹抛下湍急的江流,还有的被燃烧弹的烈焰烧成焦炭!他们本来都是活生生的人,然而却在那无情地一瞬间,全部被吞噬在战火中。尤其负责掩护桥头的高射炮阵地不畏强敌,勇猛迎战,不惜自我暴露,吸引火力,他们的顽强甚至刺激美军飞行员擅自驾机出击,发起一场西部牛仔决斗式的空地对射!最终,高射炮班以全体牺牲的代价完成任务。他们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也在令人动容的牺牲中得到了升华!一场处于战线后方的战斗尚且如此舍生忘死,那么最前沿战斗的残酷和壮烈就可想而知了。

在影片的最后,经过一夜的较量,已经返航的美军飞行员听闻刚被轰炸不到半小时的桥梁再度被修复,只能掉头查看虚实,愕然地发现志愿军工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当作桥墩,支撑起一座人桥,让大部队从身上跑步过河!他们创造了神迹,用血肉之躯架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

197653---这个数字,是抗美援朝烈士的人数。是他们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他们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他们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名字我们虽然无法一一记起,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看完影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只有远离战火和仇恨,人民才会快乐。老一辈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日的繁荣盛世,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徐泉力)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