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陪孩子看了一直很想看的电影——《八佰》,也算是给孩子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看过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决定写下这篇观后感,建议没看的朋友们也都看看。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战争只存在于书刊、新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无法想象在面对战争时,我们的反应是否与《八佰》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样,或是慷慨赴死,或是苟且偷生。电影的情节紧凑,心情跟着情节跌宕起伏,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思考不多,但一个观点一直在萦绕在心头:国难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国难当前,有人舍身忘死,唤醒国人。电影中以四行仓库身后的苏州河为中线,前后两端成了两个世界,一面上海城区尸横遍野、满目苍夷,一面洋场租界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然而,“八佰”壮士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壮举,逐渐唤醒沉睡的国人。当日寇用钢板遮挡准备炸开仓库外墙时,一个个年轻的战士抱着炸药包毅然决然的跳下楼引爆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年轻生命戛然而止,有的甚至来不及报上姓名,只留下一句“孩儿不孝”和爆炸后的血色的烟尘。团长谢晋元带领“八佰勇士”用必死决心“亮旗”,用血肉之躯“护旗”,在日寇军机一轮又一轮俯冲扫射中,壮士们血肉横飞,然而旗帜依旧不倒,四行仓库身后的国人抗争决心逐步被点燃。
国难当前,有人完成蜕变,亮剑赴死。日军侵华,华北沦陷,上海已然不保,“八佰”壮士浴血抗争有何意义?亦是在唤醒国人。逃兵端午从初遇日本兵的怯懦恐惧,到之后的壮怀激荡;老兵一心避战,到之后主动留下作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而且亮出旗帜也体现出慷慨赴死的决心,亮旗即亮剑。亮旗之前,逃兵在跑,国人在看;逃兵不遗余力,想方设法的逃到对岸,不惜舍弃尊严甚至肢体和生命,只为换得一个苟且活着的机会。升旗之后,逃兵敢战,国人接应。老铁不再是“瓜怂”,而是唱着《定军山》掩护撤退的最后战士;眼镜先生扔下旗袍太太的首饰劳军,风尘女捐出财务抗日,戏班子映出《长坂坡》鼓舞士气......
电影中的一句话说的对“我们的国人病了”,他们需要唤醒伟大的抗争和革命唤醒。从鸦片战争开始,腐朽的晚清政府让中华民族付出惨痛的代价,即便是辛亥革命以后,也未彻底改变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电影中特派员的一句话:“能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给西方列国的一场表演”,前方将士舍生取义,单单只换来一场结局不定的“演出”,一股悲凉无力之感怆然而生。惨痛的历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国家的强盛与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祖国强大,才能守住民族最后的尊严。
如今我们能有如此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落后挨打的面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先辈们血泪和艰辛的付出,要知道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
铭记历史,矢志复兴。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坚守,更是为了从历史教训中汲取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白刚)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