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12日读后感评论255 阅读2101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题记

李自成,是一颗曾璀璨一时的巨星,英雄辈出的时代培养了他,他又装饰了历史的星河。

他想要走出一条济世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那条路——揭竿起义!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的拥护,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清军与吴三桂的夹击下最后失败。

从《李自成》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一、以李自成为镜,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与昏庸官府作斗争,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中国共产党人吸收其思想中的这些积极成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幸福,特别是在领导抗击疫情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我们践行党的宗旨做出了榜样。

二、总结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走向成熟。

李自成手下有庞大军队,他们长期采取的办法就是“追赃助饷”,攻下一地抓住官员或富户就刑逼他们交出钱粮。每个地区的官府和大户财产毕竟有限,李自成、张献忠的军队吃完后就只能再去夺占新地,多年转战过程中在某地短暂停留便走,当时被官府称为“流寇”。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特别提出,不能搞“李闯王式的流寇主义”。李自成军队那种“随掠而食”的流窜补给方式,正是其最后一败便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

流寇主义是李自成为什么失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的总结,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使毛泽东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建国后,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创建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普遍提高的人口素质,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打下了坚实的制度、物质技术、人力资源等基础。

改革开放后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中,从飞梁架柱改革的制度设计、从反腐倡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从“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发展、从倡导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从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同抗疫的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完美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已经由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上产生的小党茁壮成长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党。

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军队占领北京,这一胜利巅峰也是其走向彻底丧失民心的转折。大顺军劫掠官员富户得罪了上层,吃完富户后也会向城市平民阶层索取,此时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必然盗匪蜂起,平民的财产乃至身家性命时时不保。李自成等人只知破坏不懂建设,造成“大顺”政权建立不久就在社会多数人反对下迅速崩溃。

李自成从米脂到北京,一路破城攻关,最后,还是过不了胜利关,过不了权力关,过不了私欲关。到北京,他的权力大了,地位高了,面对琳琅满目的珠宝、金碧辉煌的宫殿、花枝招展的美女等巨大的诱惑,享乐之心迅速膨胀,道德之堤则迅速崩溃。

逃出北京后,李自成过去未建立稳固政权的弱点马上暴露,几乎退到哪里都没有官员征粮来供应,在清军追击下处处站不住脚。几十万大顺军只好恢复了流寇做法即“随掠而食”,并迅速溃散。

李自成失败的更深层面——腐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重要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当即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始终葆有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从出台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再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其中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就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不断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不断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碰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丰富执政的内涵,阔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幸福美好生活新时代。(吕雅香)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