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做教师的》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2日读后感评论140 阅读2601字

初为人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心中迸发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敬畏,而作为一名正在教师之路上成长的学生,情中萌动的是对教育知识的渴望。入职之初,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此,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此刻的我对专业知识的那种渴望已然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刻,在百度给我推荐的书目当中,有一本书因其名而得到了我眼球的青睐,那就是魏书生老师所著的《我是这样做教师的》。

当我手捧这本书的那一刻,感觉它就像是一束郁金香,沁人心脾;就像是一轮初生的红日,拨开我心中的云雾;就像一支画笔,即将为我的教师生活锦上添花;就像一盏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书名的左侧有这样一句话: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最幸福的教师。这句话让我愈发地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无限的期待。

首先我了解了魏老师的从教之路,颇多坎坷,几经辗转。1969年夏至1971年秋,他是辽宁省盘锦地区新建农场红旗小学的一名民办乡村教师,从教约两年零四个月之后,因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浪潮,从而终止了他继续追求教育的美梦,成为了盘锦地区电机厂的工人,但是之后的每时每刻,他无不怀念着学校的生活,想念着学生,想念着学校的老师们,想念着三尺讲台,想念着一支粉笔,于是工作之余,便一遍又一遍地申请当老师,两千多天中,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竟达150次之多,不幸之中的万幸,他没有放弃,就这样,魏老师的六载夙愿,一朝得偿,当然喜悦之情,难以言喻。其实我在想:人之所以成为他自己,成为他现在的样子,看似经历了万般辛苦,千般磨难,走过了长长的历程,其实关键的地方,也就那几步。这几步坚持住了,走稳了,走顺了,人生的大方向,大框架,大脉络便不会出错,如此,人生也便有了根邸,有了寄托,至于在此之上有多大成就,修至什么境界,获得何种功绩,则无关大局,正如一句德国谚语所说:“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谁又能说绝望之渊中没有希望的孕育呢?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职业经历:怀揣教师梦,考进师院门。当高考结束后收到来自渭南师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那是我追梦的第一步,不知不觉中,大学四年时光一闪而过,我也顺利毕业了,那时的我,手指远方,在心中呐喊:讲台,我来了!孩子们,我来了!而这时,命运的大转盘将指针拨向了零,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与我专业完全不符的邮政局工作,在那里,我带着心中那只砰砰乱撞的小鹿度过了两年,因为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它,最终我做了一个十分艰难而于我来说又意义非凡的决定——辞职,去继续追梦,踏出教师梦的第二步——教师公考。但是我的公考之路却并不顺畅,或许是心理素质不强,让我考前辗转难眠;或许是天时地利人和不佳,让我与成功擦肩而过;又或许是备考努力不够,让我不会被定格在幸运之列,因为有这么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但我依然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继续努力着,最终成功踏进了梦想之门。因此,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

其次,魏书生老师的教学之道,让我明白了教育,其实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商量”二字。有这样一个案例,来自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师:我们今天学习写一篇作文好不好?生:我们不会作文。师:不会才要学呀!生:学也学不会呀!师:学也学不会,老师慢慢教。生:慢慢教我们也不会呀!随后他转变做法,便领着学生去扫烈士墓,回来后问大家:“感觉怎样?”“挺好的,挺激动的。”师: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作文。生:老师,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嘛。师: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写的文章慢慢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是完成任务,行不行?生:老师,我们许多字不会写。师: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行不行?生:不行,我们不会汉语拼音。师:实在不行,会写的字先写上,不会写的字画圈,行不行?听我这样说,学生们乐了,静下心来写了,好多学生写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作文,有了一,不愁二,后来我引导他们学习查字典,把圆变成了字,慢慢地再写出水平更高的作文。魏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地引导,劝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他的思路走。他认为任何时候,凡事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谅解学生的苦衷,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都是不会错的,相反,“一定要管住学生”,并想借此立威的想法是错误的。可能这种做法对我们来说实施起来有困难,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认为怎么可能,跟学生们商量,结果只会让他们越变越懒,但是我认为要是能以平和的心态,巧妙的办法,并配以足够的耐心,把握好度,我相信,滴水可以穿石,绳锯可以断木。

最后,魏老师的那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进取的精神,平和的心态,以及独特的个性深深地感染着我。他说:“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的确如此,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凡事应先从自身找原因,反求诸己,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会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窗口。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够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够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进一步讲,环境是人创造的,不去创造,环境如何改变,所谓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当然,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样子,在任何时候,这个世界总是不完美的,我们需要用一颗包容之心容纳万物,用一颗进取之心改变自己。他在名师之路上的坚持和豁达,让我懂得了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正确地评价昨天,客观地认识今天,科学地规划明天。其实想想人常常如此,当自己是儿童的时候,总盼着快快长大,一旦进入小学读书,便会想到读书太不自由了,不如不上学的时候,吃喝玩多自由;当进入中学的时候,又会想到,中学科目太多,压力太大,一点自由的时间都没有,还不如小学好;当步入大学后,又认为大学生活太空虚无聊,还不如中学充实;当步入社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又感觉上班太没意思,还要听从领导的支配,受上班时间的约束,还不如大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无牵挂!那么,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时候好呢?实际上就是现在最好,因为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现场直播,不可能有回放,所以人生这列车,以不断提速的趋势,载着人们奔向生命的终点,我们只有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把握好现在,才能有所作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杨凯艳)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