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3日读后感评论58 阅读2549字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代在不断变化,教育内容在不断更改教育手段在不断革新,教育背景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特色下,教育中爱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如何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当我阅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后,一切似乎有了一些思考与答案。

《爱心与教育》一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有七篇手记,每篇手记都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在书本的序言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或这是每个教师首先都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就像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余心言说的那样“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年级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我们办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培养一个个有特色的人。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是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人。如何才能让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除了社会制度的保障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施教者。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是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无条件无限度的爱。有的人说在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储备,是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我觉得这些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更新速度是人望尘莫及的,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就考试的内容来说只要给学生互联网,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甚至在很多方面教师的知识会低于学生,但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那是因为教师有着互联网不能取代的东西,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才是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李镇西教师的手记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李老师的班级为何充满凝聚力,为何能在班级同学发生困难时全班都积极帮助,为何会在得知李老师要走后不惜罢课来挽留他,为何在我们眼里的“差生”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才......这都离不开李镇西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镇西教师和他的学生万同的故事。让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很多教师对这些学生都是采取放弃的态度,只会用批评来管理他们,但是李教师不同,面对万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李教师从未放弃过他,为他找“帮助人”、写表扬信,想办法让班集体一起来帮助他。在教师的爱与同学的爱中万同最终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在李教师的手记里不难发现,在他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爱心,这种爱不仅是对班级同学的、对老师的、更是对社会的,有这样的爱心还有必要担心他们会对社会有什么不利吗?爱的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对学生这种无私的爱就是全心全意对学生、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那么在21世纪教师要怎么去表达这种爱,怎么去让教师的爱来促进我们的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俩个方面。

培养爱表达爱

就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我没有遇到过像李镇西教师这样用爱来对待学生来教育学生的教师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其实像李镇西教师一样的教师本来就少,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一些缺乏爱的教师,例如近几年教师虐待学生的新闻越来越多,很难想象身为一名教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所以爱教育的第一部就是要培养爱。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的教师把教书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对学生很少情感投入,急功近利,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败坏教师形象。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我们一直在最求素质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现在应试教育依旧存在并且影响较大,教师要明白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眼里只有分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多与学生沟通,在沟通与相处中培养爱。最后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要给老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用爱去感化学生,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关注精神上的爱

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李镇西教师会对贫困的学生进行物质上的帮助,上个世纪的学生所接触的东西也没有现在的学生那么丰富。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学生基本上不会存在物质上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上的问题与苦难却越来越多。2016年4月14日,某大学自动化学院2014级一大二男生在将军路校区不幸坠楼身亡;2017年3月7日,某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工程造价专业一名学生从宿舍楼6楼坠楼身亡;2018年10月13日,某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坠楼身。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家庭问题等等问题,越来越对的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错误的处理方式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断送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作为教育者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悲剧一次又一次上演。他们为什么没有向他人寻求帮助,为什么选择了这种错误的处理方式。这种悲剧的发生,教师也应承担着责任,就像《爱心与教育》中宁小燕的故事李镇西写到的那样“如果宁小燕在幼年启蒙时,我们能告诉她未来不仅仅是美好的更县泪苦的;如果她成立“小雷锋队”时,我们不仅教育她要学雷锋,也告诉她生活出非人人皆雷锋;......如果在她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感到困惑时,我们给她一-些有益的帮助;......如果她的xx老师是一个高尚的人而不是一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如果她的班主任不仅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而且更是一名明察秋毫、洞悉心灵的心理学家......”<i>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多些爱,这些问题一定会让教师有所察觉;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爱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不会将学生推向深渊。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精神上的爱,用爱填满学生的心。

爱在教育中拥有无限的作用是我看完《爱心与教育》的最大感受但同时在书中李镇西教师也总结了许多很实用的教手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也有意识的向李镇西老师靠拢学习。时代在不停变化,学生在不停改变,我也在不断学习,但唯一不变的将是我对学生无限的爱!(刘佳悦)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