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0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3日读后感评论218 阅读3041字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拥有幸福美满生活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却迷恋上了绘画,着了艺术的魔,放弃工作,抛妻弃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房间墙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是在逝世之前,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离开熟悉的环境,舍弃优渥的生活,在异国他乡过的穷困潦倒,有时候思特里克兰德要面临着饥饿的煎熬,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着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同时精神上也在忍受着痛苦折磨。不少人把《月亮与六便士》当成一个“诗与远方”的故事,阅读过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说远方勉强符合,主人公追逐梦想其实就是追逐远方,但这更像是一场逃亡,逃出贫乏的现实,逃往心安之处的他乡。但他的“远方”没有诗的浪漫,这不是一次财务自由或者小资式想走就走的旅行,而是理想觉醒的反叛和带血的逃亡。

一、安全感与自我认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开始认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经历的坎坷、迷茫、挣扎、痛苦,以及在暴风骤雨中的坚持,全都为了追求同一个结果:平凡的归宿。我们顺应着时间的安排,循规蹈矩的上学、恋爱、工作,生老病死,所希冀的终点无非是想要得到一个安稳美满的结局,“安全感”成了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小说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却是一个少数派,他放弃了这样的安全感,追寻一种全新的自我认识。

而这种全新的自我认识在我来到苏家垄之后,好像慢慢有了变化。我们所于2018年9月从博物馆接手管理至今,开展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十六字工作方针视为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我所所有人员可以说是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乐于清贫。就是大家本着心里这一份初心,组成了一个有凝聚力、肯担当的团队。安保人员每日不辞辛苦对保护区域细致巡查,并在节假日、恶劣天气增加巡逻频次,随时把握保护范围内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解决。每月召开安保例会,学习监控设备的操作流程,定期组织安保人员进行消防演练,防患于未然。我们更是利用社区文化节、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摆放宣传展架,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二、向下扎根

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就暗示着,高高在上的月亮,圣洁明朗又遥远,就像我们的理想,而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世俗和卑微。月亮和六便士都是圆形的,都是闪闪发光的,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或许它们就象征着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理想,都有喜爱的事物,但大多数的人都没办法洒脱的放弃现有的物质生活,去追寻缥缈不定的理想。所以我是羡慕思特里克兰德的,在阅读中甚至有一丝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不管不顾的去拾回我的热爱和自由,却猛然发现我似乎记不住热爱是何种感觉,是悸动还是猛烈,而失去的自由本就是我给自己套上心灵的枷锁,又一阵恍惚回到现实。

在苏家垄的这几年,我和它紧紧的栓在了一起,回想初见它时,我和它一样陌生又青涩。泥巴路的汗水,大雨里的前行,从睡不着的酷暑,到此刻醒来的寒意,我们共同成长,已初现成熟的模样。

无论是配合镇、村实施民生工程时,进行前期的考古勘探,安排专人实时监控,规范动土管理;还是配合省考古所苏家垄考古工作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亦或是按照局机关要求,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安寺的日常管护工作。苏家垄文物保护工作带给我的个人精神上的满足感远大于物质价值和过程的艰辛,看着它逐渐向世人展现它的全貌,我犹如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一般欣慰。所有的热爱,在我全身心投入于这件事情之中,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报酬,而是否有所认可与收获,我都应当处之泰然。就如思特里克兰德为什么会烧掉那副惊世之作,因为最丰腴的愉悦感,已经在创作的时候产生了,任他人看不看,又与我何干。

向下扎根,是因为衷心的希望文物保护能成为群众心中的“月亮”,在这条泥泞的路上能在月光照映下,让万千文物重现天光,从远距离的仰望到近距离欣赏,我们携手同行。

三、向上成长

“去做你最想做的事,在你喜欢的环境里生活,自己宁静致远,与世无争,就是把生活糟蹋了吗?做一个闻名遐迩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看这取决于你怎样去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功成名就,不一定就是成功,更不代表生活的意义,但我也从来不认为追名逐利比追求安宁更为卑劣。生活的意义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追求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人追求世外桃源的平静;有人追求纸醉金迷的奢华,有人追求克勤克俭的质朴;有人追求灯红酒绿的华丽,有人追求粗茶淡饭的安稳;有人苦苦追求物质的享受,有人执着找寻人生的价值。人生百态,每一种追求在不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基础上,都应该是合理存在的,所以,书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以他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意义终究是什么?这是《月亮和六便士》引发的思考。如果说人生的意义是诚实的做自己,顺应自己的内心和本能,那现实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真正的自己。有的人,他们希望成为家庭里的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子女,单位的好员工,唯独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他们生存的意义是为家庭、为公司、为旁人,唯独没有为自己;他们选择一份工作,首先考量带来多少收入,在别人眼中有多么风光,唯独没有想过是否真心热爱这份工作。上述“有的人”,可能也包括我自己。不过,相比做不到面对自己,更可悲的是,一生都没有意识到真实自我的存在。

就像这本书里面说的:“他们带了太久的面具,最后自己成为了面具。”长久被外界改造、异化,和面具融为一体,失去了重新发现自己的能力,即使去再多的地方、看再美的风景,自以为找到“诗与远方”,其实从来没有走出原本生活的地图。在苏家垄的这几年,身在小小的板房,离开安适的地方,偶尔难免感到有些神伤,遥望家的方向,也曾徘徊、犹豫、迷茫,但最终理智折服了冲动,扎实代替了心慌,本着一颗初心,苏家垄人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希望这些文物在我们的保护下,破土重生,为后世展现万丈光芒。电影《头文字D》有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句话,可以作为《月亮和六便士》的一个注解,也能作为我这几年的工作与生活的总结。

四、“月亮”与“月光”

关于这本书,很出名的一句话就是“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其实这句话出自刘瑜评论此书所写的文章《另一种高度》。他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要有多大梦想与热爱的驱动,才能不要六便士,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赏着月光。可惜,我们大多数人被六便士所困,虽然抬头看见月光,还是低头捡起了六便士。

世事纷杂,声响嘈杂,我们终究不能整日仰慕月亮,却看不到脚下的六便士。追求梦想本没有错,但是我们还是要现实一点,在物质允许的情况下,在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养活我们的身体,照顾好我们的家庭,让自己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放开精神的自我去追逐梦想,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这样经过一番追逐之后,看着挺遥远,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最终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苏家垄人同样也希望在不久后的将来,世人能拨开泥泞,看到我们守护的“月亮”和我们信仰的“月光”。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