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范文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13日读后感评论70 阅读1483字

朝山谒水,百转千回。时空的刻度在历史长河中,反复丈量着思想的沉淀。也许思想的厚度我们终究无法衡量,但它的光芒是无论多无边的黑夜都无法掩盖的。历史的坐标系由时间和空间定义,几百年后的我在昏黄的灯光下翻开了这部惊艳了时光的《共产党宣言》,在坐标系上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终于与让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有了答案的两位伟人——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

“万马齐喑究可哀”是时代最深恸的悲剧,那是一个压迫与被压迫者剑拔弩张的时代,共产主义还只是一个“幽灵”,即便处境不利,正风华正茂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仍“素履往之,且歌且行”,仍如范仲淹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于无声处说惊雷,为真理发声,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共产党宣言》摒弃了诉诸道德感情的空洞说教,而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资产阶级虚伪的面目在他们的笔下分崩离析,资产阶级的统治使人和人之间仅剩下无情的交易;使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的神圣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中;使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蒸发在一次次的剥削中。资产阶级这个“魔法师”已经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魔鬼”了,资本主义过去的繁盛不过是他们与死神预先签下的生死契约,资产阶级不自知地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现代的工人,无产者。宣言结尾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何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我的心中瞬间填满了感动,这感动是与两位哲人灵魂上的共鸣,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伟大的灵魂与先哲们在时间里永恒,他们诚然是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的著作、思想却并不随之俱逝,我们仍在对真理、智慧、美好的向往中探索。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共产党宣言》漂洋过海,冲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束缚,在民族灾难中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点亮了一盏明灯,使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华夏民族获得新生,走上民族复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共产党宣言》承载着真理的光芒,为中国结束困兽之斗指明了方向,为先进的革命知识分子提供了信仰,唤醒了中国的春回大地。我想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正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落笔时微笑的弧度,胸前的骄傲。

“今人不见古明月,今月曾经照故人。”每当我们看不清当下时,马克思主义总能告诉我们答案,一代代人在历史和未来中寻找答案正是我们离马克思主义真理越来越近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给中国提出并解决问题,方于这片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有底气回望马克思。

从伟大的思想横空出世,到落地生根在东方大国,照耀这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其中跨越的何止万水千山,时针分针秒针在表盘上何止转过千轮万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信仰,是力量,是原理,是精神,是事业,是实践,更是开启新篇章的利刃。“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人要做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如鲁迅先生所说“于无声处听惊雷”,高擎前人为我们燃烧的火炬,吾行吾道,且歌且行,虽远必至。

吹灭读书灯,我已是一身正气。我看到的不止是历史,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少年郎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素履之往,且歌且行的姿态,也是中国乃至全人类未来的答案。

我,眼前还浮现着那一段“敢叫日月换新天”般的激昂文字,它传递着不竭的力量;我,鼻间还萦绕着真理的芳香,它演绎着不朽的灵魂;我,耳边还回响着那铿锵有力的呐喊,它向我诉说着历史与未来……(蒯睿川)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