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阅罢令人震撼,值得细细品味。
小说以俄国的四大贵族家庭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人们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其中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季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站在宏观的角度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作者将各个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到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在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让作品的意义更加特别。
从故事一开始,战争与和平这两条线索就“和谐”地交替进行着,之后这两条主线交融在一起:彼得堡的宫廷正在举办沙龙宴会时,莫斯科的居民正从将要被炸毁的城市逃出……作品有许多类似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让人影响深刻的同时,也不断地催人思考。当战争平息下来几年之后,我们仍然能从“和平”这根线条中隐隐看到残留的战争的影子。战争的场面经过描写变得活生生起来,战士们在战场上的奔跑厮杀,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贵族伯爵皮埃尔看到早晨的雾气笼罩着灌木丛,忍不住赞叹这般美景,和平时期司空见惯的景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竟然是那么难得!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俄国人民非常喜欢《战争与和平》,因为里面塑造的人物不管初心为何,都为国而战做出了贡献,使得“战争”向“和平”时期过渡,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但并不是鼓吹战争。相反,托尔斯泰对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战争中的失利者固然耻辱,但得胜者也无甚荣耀。托尔斯泰更多关注的是战争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所谓战争中的正义,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在政治上与拿破仑亲近也好,疏离也罢,人们仍然生活,毫无相关。”
我不禁想到中国的历史,作为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也是经历了近代一百多年的抗争才赢得了胜利,和平来之不易。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战争就意味着牺牲,死亡,是一场毁灭生命的竞技。为了一个所谓的借口去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是残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世界的许多地方依然饱受战火摧残,惟愿人们能停下武器,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让更多的人享受和平的生活。(武雷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