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当代性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3日读后感评论52 阅读1480字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有以下四点:

一,未来国与国之间的主题:是合作与还是斗争?

政治不是相互争斗的技术,而是共同生活的艺术。合作是人类理性的选择,对抗只会让我们走向毁灭。

但是现在世界里,国与国之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争斗上,似乎这个世界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不论是以宗教的名义、种族的名义,还是以道德、自由的名义,都想把对方置之于死地,好像别人过好了自己就过不好一样。

这种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对抗上,其实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内耗行为,那么大家都在争什么呢?

二,资源的分配与王朝的更迭。

如果土地是古代的唯一资源,那么当土地逐渐固化,新出生的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土地”时,社会的发展就进入了停滞阶段,所以改朝换就像新陈代谢一样成为了必然。

但是在现在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可以开发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开发效率也越来越高,这样短时间内就不会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

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不代表有人解决了“发展”的问题,新的权贵阶级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阶级固化只是换一种形式罢了。

当矛盾激化到无法用文明的方式解决时,新世代的武器可远比古时候的大刀和长矛拥有更强大的杀伤力,那时候的战争是大家都无法承受的。

三,那么什么样的统治方式是最好的统治方式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可以更好的让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统治方式就是最好的统治方式。”

个人问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1,个人的上升通道是否被封死: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可以从大山走到大城市,这说明大家都还有机会。

2,这个社会是否照顾弱小:一个群体中对弱小的照顾说明这个群体还保有人性,同时也为未来保有一份希望。

3,生存环境是否额越来越好:便利的交通,干净的水和空气,资源也是否越来越高效的开发和使用了。

所以,不要在这里争论民主国家好,还是集权国家好,再在这里争论下去,小心宗教抄了大家的后路。

四,宗教是解药?还是毒药?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相信科学,远离迷信,但是长大了却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事实是宗教虽然式微,但却从未退出。

那么宗教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它的隐患又是什么呢?

对西方国家来说,宗教是统治方式的有力补充。

西方的教堂和神父接近于我们的居委会大妈和朝阳群众。他们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担负着国家行政机构无力触及的各个方面。西方的百姓,有时候可能会不遵守法律,但却从来不会触逆教会和神父。

对于个人来说,宗教是精神生活的一本部分,有时候科学无法解决我们内心的困苦,宗教却可以。

说白了就是宗教统治者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科学可以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少部分人内心的困苦,但相对于大众化的宗教而言,科学的手段显的相对匮乏且成本高昂。

所以,宗教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发展。如果你把自己的人民推向宗教,那么中东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

在发达国家,政府可以借助宗教来辅助统治,但在时局复杂的中东地区,宗教却是用来发动战争的。

在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一出生接触的就是宗教,他们的一生也都和宗教深度绑定。在他们眼里,宗教就是生活,他高于国家,大于天,所以说一个国家可能灭亡,但一个宗教却很少会消亡。

最后回到这本书,“天下”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一个国家、一个种族或者一种信仰为单位去思考问题,天下就是要以全人类为单位去思考问题。

但是这种观念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想要全人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地方其乐融融的生活,简直太难了。

古代中国的周朝曾经短暂出现过“天下”的治理理念,那也是在“弱小”的周朝想要统治强大的“诸侯”体系的短暂幻想。

所以“天下理念”的实施,可能要等到我们面对一个共同敌人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把全人类都团结起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