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书名时,第一感觉就是与自由和勇气有关,当即被书名吸引而购买。当然,读完才知道,这句来自《圣经》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既有逃离,又有救赎的意思。
这也是一本一旦上眼就欲罢不能的书,阅读的过程始终被“震撼、怀疑、揪心、不可思议、振奋、唏嘘”等情感紧紧攫取着,直到读完也得不到丝毫放松,尽管主人公九死一生后已经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十七岁前从未踏进教室的大山女孩,却靠自学取得了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这像是一个励志故事,可是读来却让人感到无比窒息。太离奇了,奇书,奇家庭,奇女子。又觉得塔拉太难了,在家里封闭的十七年就已是十分不幸,可是等她走出家庭和大山,来到现实的文明社会之后,她又像是丛林里走出的狼孩般,不断适应和接受眼前现实的过程,就是她颠覆原来的认知、否定原生家庭、与亲人和旧的自我决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自我是相当崩溃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让她有勇气完成了自我救赎呢?本书赤裸裸地告诉读者,是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读完这本书,突然特别认同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那就试试无知的代价。
一.无知、病态的原生家庭
作者塔拉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大山里的一个摩门家庭,与山下的摩门家庭不同的是,他的父亲有躁郁症,所以不仅非摩门教在他眼里是邪教,山下去教堂集会、接受学校教育、去医院治病的摩门家庭也被他视为异端和背叛。所以,突然有一天他决定,他家的孩子出生时不去医院,不去户籍部门登记,生病不就医,孩子不上学,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坚信千年虫会在千禧之年如期来临,并虔诚地在地窖里不断储存汽油、粮食等生存必需之物品,就像诺亚心甘情愿去建造方舟一样。
他在大山深处的家里带领家人在垃圾场里整理破铜废铁,辛苦劳作。在意志上他操纵着家人,要求他们坚持绝对忠诚,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声音和意志,否则就是恶魔。
跟他干活的孩子们需要随时躲避他扔出的破铜废铁,这些沉重的破零件足以砸烂头部、砸塌腰部、砸断胳膊腿。他买来能快速剪断铜铁块的“大剪刀”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丝毫不顾忌这样的大机器对在其身边工作的孩子们的性命威胁。儿子被烧成重伤奄奄一息、一家人两次大车祸都有成员出现致命伤害,他都不允许去医院治疗,只在家里自己处理。还有父母漠视大儿子肖恩对姐姐妹妹的残暴......如此种种,读来震惊不已,也觉得这样的家庭简直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塔拉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了十七年。干活热时挽起袖子露出胳膊就被父亲骂作“婊子”、“妓女”;记忆中稍有违逆哥哥肖恩的地方,就会被他拖着头发或者脚踝穿过大厅或院子,把头摁进马桶里;想去上学不被允许,在家里想看书学习,却被父亲剥夺时间去废料场无休止地干活。
一个人,能在家庭中得到滋养的两件礼物是常识和亲情。可是在塔拉的家里,这两样礼物都变成了诅咒。幸好,这个诅咒的幕布还是被叛逆者划开了一道口子,塔拉由此逃离家庭,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接受教育。
二.教育如何改变了塔拉的人生
塔拉十岁时,她的三哥泰勒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因而离家。泰勒在家就是个不合拍的孩子,也经常和父亲顶撞,强烈的求学欲望让他离家去了大学,并且把一颗种子播在了妹妹塔拉的心中:“是时候离开了”,他后来对妹妹说,“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不大一样。”
在一次又被哥哥肖恩拖着头发一顿暴揍之后,塔拉决心离开这个家,她开始买书自学,完成上大学需要的高中教育。过程自然艰难,让人感慨也感动。从此她走上了一条与以前完全不同又充满艰辛的道路。对她而言,经历了两次蜕变:一是适应社会,二是背叛家庭。这两者都极其艰难,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教育。教育赋予了她一种自我痊愈的能力,一个全新的看待自我的视角,这种能力和视角让她能够理解和接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当她来到大学校园后,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使得之前家庭教给她的常识全面颠覆甚至彻底粉碎,这是非常可怕的,她失去了平衡,是非、善恶、美丑等基本的价值判断全乱了。她不会和同学及老师打交道,她生病时不敢吃药,因为父母告诉她药物会把毒素留在体内。在课堂上,她举手提问“大屠杀”是什么意思,以至于老师同学都认为她在开一个恶意玩笑。在爱慕的人面前,因为羞耻有这样的家庭却不敢坦白,甚至不惜结束感情。她曾想过退缩,数次想逃回家恢复原有的生活。
伦敦大学的教授告诉她: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正是接触到这样的人和事,才促使塔拉开始有勇气与自我和家庭决裂,开启了自我疗愈的人生。她敞开心扉,平静而理智地审视记忆里的那个“体验自我”,开始以“叙事自我”的视角探索自我,寻找自己的记忆偏差,尽力修复记忆认知上的漏洞,不再纠结于过去原生家庭中不可控的经历带来的痛苦,终使自己的精神重获自由,像鸟一样飞往她的山。
塔拉的身上,或许就有我们自己的影子。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一辈子从家庭教育中汲取可以获得幸福的力量,而有的人则用一辈子来治疗年少时受的伤。这些创伤可能就藏在你最脆弱的地方,一旦被触动就易跌进万劫不复的复杂情感地狱。这种情感是自然感受,绝非理性能够驱赶。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像她那种万分病态的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也完全能够通过教育赋予的能力和视角彻底改变。是啊,万物皆有裂痕,那又如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是原地踏步,还是选择跨越,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张进秋)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