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煤矿工作已经接近十多年,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久,就很容易忘记刚开始工作的初心。自从我接触到了稻盛和夫的《干法》,书中对于如何做好工作以及人为什么要工作等劳动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完这本书对我个人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谈一下自我的感受。
在这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时常问自己,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更好的物质生活吗?还是充实的精神世界?直到在稻盛和夫《干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工作造就人格”。我才真正读懂工作的内涵,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我们的努力工作,这两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的心志,在现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困难,每一次困难的解决都会不断锻炼我的心志,从而更好的成就自我。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身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后浪”,我们承担着对未来的职责,在自身的工作当中切记不要好逸恶劳,遇到困难不要逃避,秉持着一颗善良且纯朴的心,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干事创业中去。另外,《干法》书中关于“持续的力量”的部分写道“不管什么项目,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在成功之前,要绝不罢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对此我也是深有感悟。
在工作中少说“我没学过,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因此我不行”之类的话。稻盛和夫是这样说的“因为我没有学过,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但是,我有干劲,我有信心,所以明年必须能行”。这段话我认为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状态,对于党务方面的知识我们不会的、不懂的知识太多,但是我有一颗敢于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内心。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我会遇到种种难题和瓶颈,这种问题往往会制约公司的发展,你可以存在“等、靠”的思想,但是你在工作中就体现不出价值和成效,要想成为工作骨干,就要有工匠精神去逢山修路,逢水搭桥,既要有“韧劲”,又要有“耐劲”,需要有攻坚克难的持久力、爆发力和创新力,才能收到成效,才能进一步推进煤矿整体的发展。
一、在工作中抓学习。在平时工作上,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头绪较多,怎样才能遇到困难才能有思路,有办法呢?学习是工作中解决各项问题的钥匙,因此要时刻强化学习,提高效率,完美地完成工作,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务人员,要常怀学习之心,精进学习之能,向书本求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二、在职责中讲成效。当你从事一种职业,你就担当了这一角色,就要承担起这个角色所需要的责任,不找借口,绝不推脱,因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理应干好的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遇到问题就会无惧的迎上去,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锤炼个人的工作能力,不但能够发掘出自己最大的后劲,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
三、在执行中谋创新。一个团队,执行力和创新力是团队中最重要的品质,因此在工作中要对上级已做了决定的事情,坚决服从,努力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服从绝对不是盲目的执行和行动,要积极思考创新性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结合上级的指令,在提高主动执行的前提下加上自己的主观热情和价值判断提出来更好地决策供决策者思考,让团队思想凝聚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在岗位中讲感恩。除了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勤奋扎实做好分内工作外,应该时时怀有感恩之心去对待单位、同事和领导,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并用自己的努力和业绩地做出回报,用自己诚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完成工作,感恩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岗位。
五、在事业中求奋进。我们正值壮年时期,我们要以奋斗为荣,怠慢懒惰为耻,有些职工消极怠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业倦怠明显,磨灭了曾经奋进的斗志,催生了如今明哲保身的利己主义思想。我们不能在得过且过中消失了斗志,迷失了方向,真正地将工作当成事业来奋进,才能真正不负韶华,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干法》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只要埋头苦干,就能获得成功”的心灵鸡汤,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能轻易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职责”的信念。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慢慢审视自己对待工作的心态,开始逐渐挑战自我,逐渐接触未知的知识领域,希望能够用一切行动来支撑自己现有的工作。希望能慢慢的发现,工作造就人格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高志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