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著作,虽然著作大多是讲的关于未成年学生的教学心得,但是这本著作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同样适应于社区教育,有着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在这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一下读书心得体会。
一、读书要有毅力、要有恒心。《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作者常生龙先生历经十年不间断地读书,阅读了500多本书的心得体会,每年大约读50本书,每月平均读4本书,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这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长期坚持下来的成果。先且不论常先生这本书的好坏,单就常先生的这份恒心和毅力就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常先生应该时刻铭记着君子之学岂可一日而息乎这种理念,而且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现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并且能够做好整理写下心得体会。常先生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当地的教育局长,众所周知,体制内的领导每天的日程都会满满的,不是会议就是出差,很少能有自己的空闲支配时间,但是常先生不仅做到每天的阅读,而且还写下来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实在值得钦佩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常读书大多数人也许都能做到,但是能长期坚持读书并且做读书笔记的很少。我们要向常先生学习看齐,在平常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静下心来,不断读书,充实自己,特别是对于自己来说要多读关于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的书籍,认真总结,及时整理,不断汲取关于成人教育的知识,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提升知识面。特别是近年来社区教育随着时代的而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变化,不断呈现出新知识、新理念,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欠缺的,要不断的跟上时代步伐,决不能和当前的成人教学脱节,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学习。在这一方面,常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要善于思考、学会总结。常先生读的这些书中,我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但是都是流水账式阅读,很少带着问题去读。总是想着直接借用书中的方式方法,很少去总结,也很少去思考书中蕴含的思想,导致教学原地踏步。细想一下,常先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这是与他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们大多都把阅读的书籍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思想方法,大多只看眼前,不去做深层次的思考,这是我们与常先生的差距,也是常先生在教育学中取得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当前的社区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知识,现代化教学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大多数社区教学工作者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面对互联网时代,毫无经验可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的新形势的社区教育。而且我们对于一些先进的网络形式也只是跟风学学,也未能真正去思考、去总结这些教学方法,导致自己的教学效果不好。要向常先生学习,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跟上时代,熟悉运用网络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常先生在《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三辑中学校即社会中深刻探讨了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明确道出学校、老师在学生求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良好的互动,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以及互相尊重和理解。这也是当前教育中普遍没有做好的一些地方,老师还是以长者自居,在课堂上还是灌输式的传授,课上很少互动,学和老师永远只是师生关系,良师益友只是一句口号,更不要提理解和尊重了。这同样对于社区教育的教学是一个提醒,参加社区教育的学员大都是本辖区的居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年龄老中青都有,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同样的教学,基础好的学员可能理解领悟的快,有些基础差的学员就学的慢。这就需要始终坚持把学员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学员,对于学的好的学员要表扬,对于学的慢的学员鼓励。要知道,成年人更看重面子,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要借鉴和发扬常先生的读书心得,灵活运用,争取和每一个学员做朋友,走进他们,满足他们对教育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学业上的进步,高质量的接受完成社区教育,不断提高学员的素质。
四、要多读书、读有益的书。常先生的著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成为经典,在于他广泛的猎读,十年间多达500余部,当然这还不包括一些没有列入的书籍,而且常先生读的书多是教学的经典著作,比如第四辑理论即知识点包含了很多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这些代表作也多是一些教育名家的不刊之作,而且大多都是近期的作品,就是其中一本单拿出了,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说明常先生不仅阅读了,而且还大量阅读了经典教育著作,而且能够跟上时代,注重与时俱进。这一点,我们要向他学习,也要多读书,多读有益的书,多读和自己教学有关的书。今后,要多读关于社区教育的书籍,要认真查找,不能怕麻烦,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主动接受新鲜理念,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做好社区教育是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抓手,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下一步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常生龙先生的著作,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地投入到教学中,努力创设开放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走进受教育者的内心,实现学员亲师、信道、乐学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盛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