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在领导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读罢发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因为他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我也试着在课堂上尝试:
如在教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我们新安县境内的“黄帝密都”——青要山,告诉他们据《山海经》记载,青要山是黄帝的秘密之都,村东有和合塬,传说为黄帝和炎帝,蚩尤等氏族部落结盟的地方,相传青要山是黄帝巡游途中歇脚之处。同时我还在白板上展示了青要山的相关图片。
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时,讲到道教文化时,我和学生聊到了我们镇内的道教圣地荆紫山,告诉他们荆紫山的相关传说及文化。也鼓励学生在闲暇时去参观、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历史典故。以此增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与学合一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点,我非常认可。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老师不能将现成的解决方法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或知识的生成过程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如教学《狼》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让学生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如果照本宣科,逐字逐句翻译,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融入文章所写的情境,我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后在课堂交流,并让学生分别以“屠户”和“狼”的角度去讲故事,谈感受启发。这样,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寓教于乐。
三、以学来定教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这与现代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相契合。实际上,教师要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方面转变。也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传授学生需要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参与并且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成为真正的“生命课堂”。
我在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中国现在国泰民安,根本没有爆发战争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保卫黄河’、‘歌颂黄河’?”为了纠正学生认知情感上的错误,我放弃了新课的教学,组织学生一起探讨中国抗战的这段历史,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最后,虽然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没有完全完成,但是却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而这样的洗礼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准确捕获来自学生的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反馈,让不期而遇的意外在此生成必然的收获。
四、务必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从中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开启智慧,同时教育好学生学会做人更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主题。一个好的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而是带领学生去寻找真理,尤其是对于班主任而言,更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说教。一个优秀班级体应该是我想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现代的素质教育整合才是最优秀的。
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成绩好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其实,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更值得我们赞扬,让优秀成为一个过程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
我们班级是由四十六名学生组成的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面,你不光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如果培养出的孩子都自以为是,认为只要成绩好就高于一切,别的(例如:人品、性格、胸怀等)都无关紧要,那么,试问,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走出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我们培养优秀班级也好,优秀学生也好,也是为了更加有目标、有方向的培养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决不能只拿成绩作为唯一目标。
此外一个优秀学生背后还要有一个优秀的家长。因为家长是最能直接影响孩子成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和家庭的环境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形成。所以不管是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我们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继续研读。我愿意用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教学工作,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爱,在实践中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张云霞)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