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实际生活,都不乏“红颜薄命”的题材,汉末有孔雀东南飞,魏晋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即便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爱国大诗人陆游,也在对原配唐琬的思念中写下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动人词句。还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带着对李甲的爱恨情仇一起投江;明末名妓柳如是,更为女中豪杰,不仅仅有诗赋才华,还明辨义利,让多少男子自愧不如。
2020年的12月,自小仲马的《茶花女》问世172年后,我才第一次读到她,然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读了五遍。
时而去感受茶花女离世前两个月的病痛
时而去体会阿尔芒得知玛格丽特去世和真相后的心碎
时而去敬畏一个风尘女子的善良
时而去探究小仲马写作时的情感……
作为小仲马曾经的情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她是茶花女的原型。现实中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曾经让小仲马着迷,也让小仲马为之愤恨。而茶花女则不同,经过艺术的加工,玛格丽特成为小仲马笔下纯情圣洁的女子,即使她来自风尘,她对阿尔芒的爱,她对阿尔芒家庭的牺牲,以及去世前对阿尔芒深深的思念,都体现了一个女子的善良,体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奈。
理想主义
阿尔芒无疑是理想主义的,他敢贸然爱上一个妓女,并且充满了嫉妒心,“我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百万富翁似地爱您,但是我力不从心;您希望我能像一个穷光蛋似地爱您,我却又不是那么一无所有”,这是阿尔芒说给玛格丽特的话,这也是小仲马写给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信。他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他是一个还没有意识到责任的男人,他是一个为爱投入全部的情郎,他是一个被爱伤透了心的孩子。“多孩子气”,这是玛格丽特说给他的话。
薄命女
玛格丽特是个薄命的女子,出身贫穷,沦落风尘,身染肺病,她一定痛恨自己眼下的生活,她不停地消耗自己的生命,直到遇到了阿尔芒,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美,也用她的善良最终换来尊重。她向往“别人不让他们知道的外部世界”,“当天主允许一个妓女萌发爱情的时候,这个爱情,开始时好像是一个宽恕,后来几乎总是变成一种对她的惩罚”,最终也明白“我过去的生活已经使我没有权利来梦想这样的未来,那么我必须对我的习惯和名誉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可怜的玛格丽特最终在这个惩罚中烟消云散。
最现实的旁观者
普丽当丝也是风尘行业的从业者,人老珠黄后,又在当红名媛鞍前马后忙碌以求分杯羹,她无疑是最冷静的人,她告诉阿尔芒:“这种爱情不容于家庭,也使您丧失雄心壮志,您要实事求是些,是什么样的女人就当什么样的女人来对待,无论在哪一方面,也不要自己去欠一个妓女的情分”。
阿尔芒的父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劝两人分手,“您有了这笔财产,生活就不会永远受苦,但是您的牺牲他不能接受,因为社会不了解您,人们会以为同意接受您的牺牲可能出自于一个不光彩的原因,以致玷辱我家的门楣……人们可不管这种相互之间的爱情对他是不是一种幸福,对您是不是说明在重新做人,人们只看到一件事,就是阿尔芒竟然能容忍一个妓女”。正是迪瓦尔严密的辩论,把玛格丽特心中升起那一丝爱情的希望火焰无情地浇灭,并且给她推回到不容挣扎的万丈深渊。可是,老迪瓦尔也没做错什么,任何一个父亲都会这样做。
这注定是一个悲剧
在布吉瓦尔,玛格丽特果断拒绝继续做老公爵的情人,也断绝了自己的财源;当阿尔芒从布吉瓦尔去巴黎见父亲的时候,告诉玛格丽特“等我回来”,她没有答话,她已经接受心痛的分离。
“在那些日子里您每天都要想出点新花样来侮辱我,这些侮辱可以说我都愉快地接受了,因为除了这种侮辱是您始终爱的我证据以外,我似乎觉得您越是折磨我,等到您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您眼里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哦!我们在布吉瓦尔的日子有多美啊!此刻您在哪里啊?”
如果玛格丽特一开始就没有接受阿尔芒……
如果阿尔芒没有那么认真……
如果他们不顾一切,远走高飞,躲避尘世……
如果老迪瓦尔……
......
这是玛格丽特留给世界的善良和真情!(李卫彬)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