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趁暑期闲暇之际,终于让我见到它的真面目。读完它忽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都讲述着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老师与学生的情感、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做一名进取的学者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善于“见贤思齐”。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我虽来到学校时间不长,但见证了老师们的团结向上。当我想到这一幕幕:为了学校发展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时,教研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时,班级校园足球赛孩子们的认真劲儿时,毕业班老师那股拼劲儿时,为了现场会的顺利牺牲休息时间时,老师们早出晚归关爱学生的种种事例时……这些常常让我感动万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也催我奋进。的确,“教师读书与一般人不一样,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记得有人说过一种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透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我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迥然不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学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小少年,并且还瞒着校长——做了一群“无名英雄”。这个故事中闪耀着的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从中也感受到,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作为既是校长又是老师的我更应该明白教育需要思想。平时在给学生上思政课时教学生如何做人,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记得一次为了迎接重要活动,三个学生到我办公室练解说,孩子们无比认真的示范给我听。我问他们累不累,孩子们俏皮的说,能在校长的亲自指导下进步,和蔼的面对面交流,还有可口的面包吃,可真幸福呢!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在平时与老师相处时,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们,对待中层干部更多的是信任与理解。这样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做一名宽容的智者
故事中,告诉了我们有一个学校的校长,他自己的儿子是当兵的,因为在一次打仗中不幸伤亡。一次,一支刚刚打完仗的队伍从学校的大门口经过,学校的学生看见他们的身上破破烂烂的,大家都在笑话他们。校长让孩子们回去上课,然后告诉他们这样笑话是不对的。这些人为了保护大家,不管生死,努力去打仗。如果我们没有他们,就可能不会坐在这里安安静静的读书,可能现在正在逃命。大家应该尊敬他们,而不是笑话他们。霎时,同学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下课时,又有一支队伍从学校校门口经过,同学们都向他们敬礼,然后唱着国歌送他们走,这时同学们是一种崇敬之情。
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工作中不可能时时阳光明媚。特别是团队中每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作为一名管理者,除开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你的团队也应该有包容之心,你才会拥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因为,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胥顺勇)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