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很有意思,小说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小武和寺中,两个军人,小武是影,寺中是光。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定,小武和寺中是同一所军官学校的同届生,命运将他们安排的如此相似,同样的学习经历,一起上了战场,连在战场上受的伤都如此雷同,他们的右手同样被子弹贯穿,骨头碎片让负伤的手臂脓血不止,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他们需要截肢。但在大阪临时医院中,命运之路出现了分叉。两个人先后做截肢手术,小武在前,寺中随后。主刀的佐藤进在做第二场手术时,内心的恻隐之心占了上风,他想试试不截肢是否也能保住这个为国奉献的英雄手臂。从此,小武因残疾不得不退役,而寺中虽然右手持弱,可毕竟双手健全,从此寺中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寺中似日中之光,让小武的平凡之路像影子一样拖在地上,直拖至生命的终点。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命运将两个如此相似的年轻人扯到不同的方向上,小武的落魄潦倒令人唏嘘,可在我看来,毕竟一切还是小武自己看不开,嫉妒让他整个人生都没有真正开心过。曾经,他和寺中一样可以驰骋战场建功立业时,他从不会嫉妒寺中,因为从个人能力和晋升之路两个方面来说,小武都比寺中更有优势,他对寺中的友情,很大可能是一份执着的自信,他相信自己比得上寺中,这样的友情不会给他压力。之后两个人的命运发生变化,寺中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几乎走到权利的巅峰,这时的寺中成为小武心中的某种执念,这执念让他在十几年后不得不向寺中汇报工作时变得疯狂,而寺中对他的怜悯更点燃了小武心中恶魔之火焰,小武被心里的嫉妒毁了一生,直到最后,寺中在荣耀里走完一生;小武却被关进精神病院,苟延残喘了两年,郁郁而终。
读罢小说,掩卷沉思,小武命途令人惋惜,可后四十年时光,他真的就不能过的更好吗?也许敞开心扉,接受命运,才能获得自在吧。小武在偕行社做的不错,想来工资也可以,在社会上,一个曾经为国效力的残臂军人能有这样足够好的待遇,相比较而言,不能说差,可他偏偏拿自己和寺中比较,嫉妒一个被命运眷顾的宠儿。这样的比较,让生活被一片乌云彻底遮住了阳光,可悲之极。
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是,当初在医院里,两个人的病例被随意摆放在医生的办公桌上,没有人指定谁先谁后,医生也就按照病例摆放的顺序定了手术顺序,也就是说也许某个助工或者护士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人物,只是恰好负责将两个病例送到医生办公桌上时,随手安排了小武和寺中两个人今后的命运,我喜欢这种随意,我知道,我的命运也一定被某种随意在左右着,我能做的,无非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整部小说叙事风格浑然天成,情节设置自然而然,通读下来,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突兀或转折,我想,这样自然平实的文字是很多作家所追求的极简主义吧。所以,故事在我的预期下自然发生,也许只有一处,让我心头生出某种奇妙的恍惚感,那是一种偶然遇见多年不见的初恋时才会有的恍如隔世的感觉。
小武断臂后,曾经订了婚约的本庄睦子顺理断了联系,多年后,寺中想为丧妻丧子的小武介绍一个女人时,睦子的名字再次出现,当我看到这里时,愣神许久,我没朝下看就知道,这个睦子一定是本庄睦子。在我心里,年轻时,睦子的父亲说她得了抑郁症,要治疗一年左右时间时,我多么希望睦子是为了小武和父母斗争,抑郁症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合情合理的病症。
可作者并没有这么处理,寺中说这个睦子曾经有个婚姻,丈夫是一个军官,战死沙场。小武没有接受寺中的好意,寺中的怜悯像带着寒光的武士刀,逼着小武或者后退,或者愤怒到失去理智。
这是冷漠的现实,小武残废了,未婚妻离他而去,嫁给另一个似乎更有前途的军官,可这名军官却早早地战死沙场,也许冥冥中,睦子和小武一样,都是命运的弃儿,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缘分吧。要是他们两个人结局能在一起,在我看来,可能是一种圆满。
当然,这种假设必须建立在睦子曾经的反抗上,兴许,爱而不得才是人生憾事。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