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体会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4日读后感评论49 阅读1099字

《万历十五年》主要内容是,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书中一共主要描写了六个人物: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我对于万历皇帝、张居正首辅和申时行首辅的印象较为深刻。张居正出身为一介草民,在47时当上首辅,他在政绩问题上颁布考成法,针对官员升迁贬谪的调动,以官员所辖地区的税收课征是否及时为考核依据。在税收征管问题上,实行一条鞭法,以具体的货币取代实物和徭役形式的税金。但在张居正去世后,政策被废除。申时行出身于政府中执掌教育和文墨的部门,官居首辅,为人温和谦让,没有几位前任那种趾高气扬的姿态,却被称为“和事佬”。申时行受制于整个规则体系,虽知道政策的实施依赖于文官集团的共同习惯,不去追求理论上的完美,但是由于上述的割裂性,导致也难以取得所有文官的一致认可。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前者权倾天下,懂得与宦官妥协,是备受后世称誉的政治家,后者虽感觉任期无功无过,但是用心良苦。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万历亲政之初十分勤勉,但在其老师、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主要策划人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逐步沉湎酒色,从万历十七年元旦后,其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即再不视朝。

我能感受到书中几个人物在各自职位上的不易,但同时也感到悲哀。无论是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和事佬申时行、思想家李贽、军事家戚继光、清官海瑞还是万人之上的万历皇帝,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现实的遭遇和治理天下的宏大梦想,都有着无法弥合的冲突。我想,贵为皇帝,理应超然于规则之上,可现实是,身为九五至尊仍无法改变现状,拘束在封建制度之下。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那个黑暗大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提及:此书“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很显然,《万历十五年》虽有这样积极的表示,书中所写仍暴露出中国传统的弱点。(何桦)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