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如一盏明灯,启迪人的智慧;如一缕清风,涤荡人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新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与它相伴,犹如良师益友时时在侧,时时指引和鼓励我,为我指明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伴成长
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俗话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犹如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因此,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是如此的重要。小学阶段,学生对基本文化知识的积累极其关键,作为小学老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做好指引,做好引路人,帮学生打开一扇窗,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可以从讲故事开始。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读读故事,作为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源头。推荐给学生看的书籍,要能教给他们怎样生活,让他们从中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二、关心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听其师信其道,唯有爱才能换来爱,换来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真诚、坦诚和热诚,核心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一个学生跌倒了,我们的一次搀扶能让他更加坚强;学生生病了,我们的一杯温水,一粒药或许能让他心灵稍许安慰;学生遇到难题,我们的一次课下辅导,或许就建立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用博爱之心与学生真诚互待,坦诚相处,热诚帮助,让他们在教师慈爱的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心中都充满爱。
三、赏识每个学生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点,任何一个个体也不可能囊括所有优点和长处,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作为教师,善于观察和懂得欣赏学生的价值与美好,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来自老师的欣赏和鼓励,对小学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这群孩子,如果用追求完美的眼光去看,简直是一无是处,惨不忍睹:令人头疼的一群小孩,他们有的坐不住,有的走不稳,有的爱说小话,有的磨磨蹭蹭……他们身上有数不尽的问题,改不完的缺点。作为老师,要是一味地抓着这些“问题”不放,并想方设法把这些孩子“改造”成我们理想的模样,那么在这个漫长而无望的过程中,孩子们势必会经历痛苦,而我们一定会收获失望。反之,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身上还有着那么多的闪光点。我们的语气会变得亲切,态度变得温和。久而久之,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真诚的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给孩子以鼓励和希望,如同春雨润泽着孩子的心田,如同阳光照亮孩子成长的路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适顺扬长”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顺应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天赋,培养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坚定信心,成就未来。我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卢旭驹)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