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文森特·莫斯可的作品《云端:动荡世界中的大数据》,戳破了关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种种幻象——云端仍然存在社会不公吗?云端真的能带来绿色环保吗?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云计算……
今天,这些名词术语正在对我们的感官与心智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本书的作者对大数据和云计算并没有一味称好,而是批判地审视它们带来的冲击,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广阔的视野。他探索了“云端”从何而来、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商业、政府、公民的重要性。他描述了云端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亚马逊和谷歌;云端科技向政府的扩散,如备受争议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他也剖析了如黑云般隐约存在,由“云端”而产生的问题,诸如环境问题、隐私问题、就业问题等等。云技术这一早就承诺的信息应用是否会解决世界上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呢?抑或,它仅仅是一种市场化的大肆宣传?这本书提供了冷静彻底的分析,并且指出技术的问题也许会破坏整个世界,扩展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加懂得了何为大数据与云计算,以及如何正确面对和对待它。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云计算……今天,这些来自IT业的名词术语给我们的感官与心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通过激动人心的说辞,许多人试图让人们相信这些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宣称:“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能够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能够让我们观测微生物,这种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新技术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这种理解世界的新方法我们现在才意识到。”
我从不否认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周遭的环境,也必然改变我们观念中对于时间、空间和各种关系的理解。正如斯蒂格勒所说的那样:“技术和时间的关系这个深层的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日常而普遍的问题,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其尖锐性。每一天都带来新技术,并不可避免地淘汰一批老化、过时的东西:现存的技术因被超越而变得老化,由它产生的社会环境也因此而过时——人、地区、职业、知识、财富等等一切,或是适应新技术,或是随旧技术而消亡,别无其他选择。”对技术发展与人的关系的深层次探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不是太深了,而是太浅了。
然而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等人显然不是那种认真对待技术与人关系的学者,他们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时简单粗暴。他们一方面宣称在大数据的时代因果关系的推理方式将过时,但另一方面又建构了技术与未来的简单因果关系,从而直接将自己划归技术因果关系决定论的阵营。技术与文化、科技与日常生活在今天越拉越大的鸿沟,就这样被他们轻易地填平了。可是,历史上何时出现过如此简单的社会现实?在我们哀叹技术的发展速度与人类文化的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从而引发异化现象的同时,这些线性思维和技术乌托邦的狂想极大地败坏了技术决定论,其实这种视角对于认识当代社会有着非常有益的启发,的声名,使后者成为“不靠谱”的代名词。
总结和整理这些一次次出现、一遍遍循环的媒介乌托邦思想,莫斯可认为这些思想无非可以被归结为三种神话:超越时间、空间和权力,也就是历史的终结、地理的终结以及政治的终结。这实际上是一个反复终结的过程,因为它所讲述的是同样一个故事。在赛博空间出现之前之所以称它们为神话,是因为历史、地理或政治似乎从来也没有真正终结过。最终这些神话总是以相似的方式破灭,一切又重归平静。最终人们当然可以感知到技术的重要作用,但它总是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简单美好。不过即便如此,人类似乎从来没长记性。一旦新技术出现,人们就会像得了“历史健忘症”一样,重新谈论起新技术的神话。“关于技术的确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几乎是有意的‘历史健忘症’,尤其与传播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时候更是如此。”
莫斯可不厌其烦地向我们罗列从电报到赛博空间再到云计算的一个又一个神话,是有他用意的。相比于符号学或文化研究的路径,莫斯可还是更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权力而非文本背后的权力。他并不真正想讨论这些神话的对错真假,更不是想否定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虽然并不一定像人们宣称的那样重要——而是想进一步地讨论为什么这些被炮制出的神话一次次破灭,但仍然不断地循环往复,或更准确地说,人们为什么总是一次次地患上关于新技术的“历史健忘症”。莫斯可认为,这些神话的存在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能简单地将其看做一种不需理睬的谎言。“迷思不仅仅是一种有待揭露的对现实的歪曲,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现实。它们帮助我们理解那些看起来无法理喻的事物,应对那些完全无法驾驭的问题,并在想象或梦境中创造出那些在实践中无法成为现实的事物,从而赋予生活意义。”
于是莫斯可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他试图证明,在任何技术神话的背后,都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在主导与选择,在赛博空间神话的背后是政治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和后福特主义意识形态。
正是看到了数字化背后的商业利益,许多数字技术企业不断通过广告说辞和各种公关手段为赛博空间创作神话。关于这一点,在云计算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而莫斯可在《云端》这本书中也讨论得尤其充分。在考察了云的意象在西方文化史上的表征后,莫斯可诧异于如此富有诗意的“云的意象”是怎样与索然无味的云计算联系在一起的。他分析的结果是:“对于那些把云技术视为驱动信息资本主义革命性力量持续提高之引擎的人而言,推广与夸张是必不可少的。”
在更宏观的层面,数字化与商品化的循环交互,使资本彻底地控制了整个媒体行业,使得节目产品和劳动力均快速地进一步商品化,并推动媒体公司加快整合与垄断的步伐。对通用的数字化语言的采用,不仅有利于所有媒介行业的整合,也有利于形成文化产业和媒体业的大型跨国公司。这种整合的结果,不仅使权力变得更加集中,而且也势必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在《数字化崇拜》的最后,莫斯可暗示,这种商业化与数字化的联结是政治力量所默许甚至是鼓励的,因为这可以给统治者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并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不断出现的技术神话,正是为肯定这种权力与资本合谋的统治合法性而一次次被创造出来的。
在通常的意义上,云计算被看做一种面向组织和个人生产、存储、分析和发布数据、信息、应用以及服务的强有力的系统,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公共服务性质并推动人类共同福祉的技术。然而莫斯可建议,这种自我标榜为公共服务的技术,需要在复杂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并需要讨论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的选择。这样,我们不仅能通过社会理解云计算的神话,也能通过云计算了解当代世界:“云计算作为棱镜,也反映并折射了每一个信息技术领域以及社会领域的重要议题,其中包括脆弱的环境、所有权和控制权、安全和隐私、工作和劳工问题、国家之间对全球政治经济主导地位的竞争,以及我们如何在话语和文化表达的层面上理解这个世界。”
现代技术是对自然施加的暴力,而不是顺从作为自然的存在在其增长过程中的祛蔽模式:技术进入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形而上学得到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就像是计算理性完成了旨在占有和支配自然的计划,而这种被占有和支配的自然本身也就失去了自然本来的意义。但是我们作为自身的存在者,却远没有借助技术成为自然的主宰,相反,我们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服从技术的要求。
现代技术建立在整个社会运转逻辑的座架之上,并与现代性社会互相建构,互相选择,互相渗透。技术本身就是现代国家治理逻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权力与资本合谋的结果,它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性的权力。技术逻辑与现代性社会相伴随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如此之霸道的一种权力,以至于德布雷干脆这样来形容媒体技术:“不管是否拥有行政控制权,国家都不再是媒体的主人,相反媒体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要想生存,就需要同它有思考能力、有使人相信的能力的主人交涉。”
综上就是我在拜读完莫斯可的《云端》后一些小小的看法,不得不说,莫斯可先生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理解的很透彻,他能够很好的从两面性,用辩证的角度来分析与判别,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也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在当今社会中驻足的一颗定心丸。社会仍在进步,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面对未来发生的变化和可能面对未知的领域问题,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王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