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时小学里面是上半天的课程,我中午的时候,家人会从附近工作单位回来给我做饭。我的一位亲戚特别关心我,有一次他回来给我做午饭做了一顿炸酱面,把酱油当成了醋,我就吃了那么一碗酸酸的面,后来我就跟奶奶说起这件事情,大家笑得可开心了。
我所记忆里的青岛,是在春天的礁石上挖蛤蜊,在夏天的浅滩里抓小鱼,是在市中心百年石造音乐厅里,聆听交响乐团的乐音。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人眼前,栩栩如生的演出着。
我也会到齐鲁证券的营业部里去,看那些叔叔们炒股票。那时台湾有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政策,有个老兵回来了,见到失散多年儿子,觉得四十多年未见很愧疚,就留给儿子几十万。在90年代初那是一笔巨款,他儿子文化水平不高,平素就在大户室里炒股,亏了一半钱,营业部的老总就跟他讲,你不适合再炒股了,你爸挣这个钱多不容易啊。
在小学的头两年里,那时每天中午我会听广播节目,当时有一个热门的广播叫做《日本留学一千天》,作者叫小草,那是一位当年20多岁的北京女生,将自己从1984年开始的四年大学留学生活记录汇集成书,讲述了那段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留学记忆。其中有打工,有读书,有友情,有不安,有开心。所以尽管青岛是一个红瓦绿树的美好城市,但是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小草后来从东洋大学拿到学士学位,读完御茶之水女子大学大学院硕士课程,去了英国工作定居,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股深深的祝愿想要寄托,如同冬夜的雪稀疏轻柔地从朦胧夜空飘落下来。
时隔二十多年后,我仍然会想起做事情坚韧努力的小草,她大概已经60岁退休了。同样的,我做证券投研这些年来,遇到了一些身上有光的人,比如说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他才华横溢,跟我讲了他对投资体系的理解,比他平常对媒体讲的东西详细得多,我写的第148篇连载就跟他讲的话有关,在工作上他是我的老师。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她是一个非常坚持有毅力的人,她在生活上是我的榜样。
2019年我只到外地做了一次路演,就是去见高毅资产的冯柳老师,他是一个很谦和的人,丝毫没有管理几百亿资产的人那种傲慢。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在学习他的持仓,然而我见到他后明白了,冯柳老师擅长的是动量模型,而抄作业却应当学习那些静态均衡模型才可以。
这种动量模型我认为在原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梁宇峰的《长期的力量》中一书中的基本面博弈章节中也有体现。冯柳写的一篇重要文章是2011年的《数据选股及回报测试》,实际是一篇重要的行业轮动动量模型的框架。他能够做这种经验分享,就说明冯柳人品和业务能力都很出色。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如果有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和FAMA FRENCH三因子模型这些静态模型后,再理解动量模型的效果会更好。
证券投研这份工作是要让人变得更好,黄燕铭老师,路颖老师,冯柳老师,他们能够让周围人变得更好。
做证券投研的人是需要经历大起大落的,这个行业并不是那种文章里写的“从小一直很成功,然后一直股票投研很成功”,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你必须要掌握股票投研里面一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我就经历过好几次,因为投研项目遇到困难,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内衣都是汗的经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下午去了一次外滩,我就想起来,几年前,我接了一个电话,一个朋友说中金研究所有个面试,我就从外地早上飞到上海,又当晚从上海飞回外地。我是如此认真的对待证券投研的每一个机会和工作,所以到了今天,我评价我做证券分析师工作的日子是幸福的。
然而,我又听过一个故事,是一个北京著名医院的大夫讲给我听的。说他们医院很多有名医生的孩子学习都不好,因为父母太忙了,没时间照料孩子学习。所以有的人工作很靠谱,生活未必靠谱;有的人生活很靠谱,工作未必靠谱。如果我所看的就是,工作和生活都要肯花时间。
周日一早的时候,我的实习生给我发微信说,要不要周日加个班改一下python代码。我说不用,我评估认为,投资体系的主体将在2022年底完工,无论快一点慢一点,这个投研项目必然会完成。现在需要做的是持续的跑步,像路颖老师一样,跑步时就像麋鹿一样身材矫健,追求乐观自信的生活光芒。梦想在二楼,我们在一楼,如果能够一直跑,跑的足够快,跑的足够坚持,就像一个人经常会抬起头,看看是否也有人在走廊那,即使是一个背影,我们也会很开心。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