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9日读后感评论48 阅读1690字

最近,在一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遇到并妥善处理了一次教学碰撞。

A同学,五年级,是有心理医生诊断为情绪容易失控的学生。他在一次课堂中看课外书,我当时采取的是没收课外书的做法。由于此前已经有一次被我没收课外书的先例了,而这个学生最热爱的便是看书了,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强烈的冲击,失去爱书的愤怒之情一时激起,这个孩子迫于课堂,握紧拳头,面红耳赤,眼眶红润,情绪马上就要爆发了,按照我以往的处理方式,便是当场逼迫孩子在老师的威严下,二话不说必须上缴。

但当时看到这个情形的我想起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这个孩子是特殊学生,二是我要冷静,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我心里在默念着。所以,我让自己冷静下来,便转移了话题,开始处理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待过了五分钟左右,我便把该学生叫到身边来,语气缓和,且只是要求他来到我身边而已,没有要求上交课外书。令我惊喜的是,这个孩子在来到我的身边之后,并没有一开始的紧握拳头了,而是开始流眼泪,此时我的便开始用只有我俩能听到的音量与其交谈,我发现,他是懂事的,能理解老师的课堂要求,也能遵守规则,他害怕的是老师没收他喜欢的书,不还给他了。于是我便与学生做了“交易”,跟他提出“条件”,他答应了!我想,这件事我处理对了,也处理好了。

此时,我回顾今年利用零散时间读完的由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所著《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因为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们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学生的不听话不懂事而焦急烦躁。经常心想:这些学生怎么这么难教呢?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他们都在想什么呢?读了《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学生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他们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需要我时时刻刻的督促和帮助才能完成任务,或者他们理所应当的这些事情就是老师应该做的,而并非学生的责任或义务。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学生犯了错误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是说教、叱责,让他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学生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去想办法解决难题,继续学习和改正呢?这本书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学生只不过是在寻求帮助或者关注,而他们可能只是选错了时间或者用错了方法。

那么怎样做才算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学生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各项生活技能和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他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学生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学生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