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翻开《边城》这本书,是上初中的时候。即使已经过去很多年,提到边城这本书,我还是总能想起那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古朴、淳厚,也带了点水乡应该有的灵动与清澈。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小石潭的空灵透彻,也有桃花源的隐匿安乐,但更多的是烟雨江南的写意味道,清澈温厚,干净清明”。对于初中的我来说,边城是无疑是悲伤的,悲伤到即使那时不懂情爱,也能从翠翠与傩送的感情里感到钝钝的疼。那时的我在想,要是傩送不出现该多好呀,翠翠应该可以永远像文章开头描写的那样,与亲爱的爷爷一起泛舟而歌,她会拥有整个湘西最纯澈的双眸,做那个世界最天真的少女,“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一支渡船,一对祖孙,一只黄狗,一座边城,便已足够迷人。
但是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偏偏出现的那么突然,那种突然,会使看遍了各种情爱小说的女孩子们蹙眉不解,也会让阅尽千帆后的她们回想起来时感叹一句,爱情可不就是这样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为翠翠的扭捏郁闷过,也为傩送示爱未果不平过,但是仔细想想,翠翠其实不就是大多青春期下的我们吗,谈论爱情时比起那份单纯炙热的喜爱,更多的是对喜欢这个词的逃避与羞赧,不懂爱也不敢谈爱。
边城中的爱情无疑是伤的,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善。很多人提到边城都会用干净这个词来形容,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景美,更是因为作者笔下的人性至美。茶峒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益纠葛,有的只是一颗颗澄澈透亮的真心。老船长即使自己生活拮据也不肯多收渡船人的钱;对于妓女,人们也不会另眼相看;翠翠的爷爷去世后,顺顺将她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亲人间尚且做不到如此,但是在茶峒里,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信任让我不得不被折服。可恰恰“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这本书,仿佛什么都淡淡的,悲伤淡淡的,善意淡淡的,但是一点又一点的悲伤与一丝又一丝的善意交织起来,竟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了”,许是这世间本就不会拥有完美的事物吧。(应伊琳)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